就像足球曾经面临的状况一样,在最近五年与美国市场的蜜月期之前,F1这项体育界的顶级赛事也曾经在北美碰了一鼻子灰。拉斯维加斯站从办赛形式到办赛场地都融入了相当多的新元素,但这并非赌城与F1的首次结缘。在1981年与1982年,F1曾经在凯撒宫酒店停车场举办过大奖赛(Caesars Palace Grand Prix),然而从结果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凯撒宫大奖赛唯一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F1史上路况最糟糕的赛道之一,这个短命的比赛被认为是一场灾难。颇有些讽刺的是,40年以后的拉斯维加斯大奖赛,路况依然在开赛后的一段时间内成了一个致命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40年给F1和美国都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自由媒体集团以80亿美元收购F1之后,“老钱”的一级方程式变得焕然一新。更严格的财务标准,更大胆的商业开发和营销包装让F1实现开源节流的目标。Netflix纪录片《极速求生》的成功更无须赘述。以往让美国人不大感冒的欧洲赛车比赛,如今却让他们在内容上找到了熟悉的娱乐爆米花的感觉。F1的“美化”,使得美国分站从奥斯汀一站迅速增加到三站,从F1的市场荒漠摇身一变成为了最大的蛋糕。得益于此,F1的市值从易手时的80亿美元飙升到200亿美元,10支车队的平均市值为19亿美元,比2019年时足足增长了276%。美国市场身为F1增长背后的主要助推器,其燃料依然看不到用尽的迹象。牢靠的市场基础,多层级的消费人群,自然也让美国具备了独立设置一个大本营的一切条件。F1将这个地点选在了拉斯维加斯。他们不仅仅是在40年后重返这座城市,更是在赌城下了前所未有的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