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详情
关于体育世界的女性领导力,这场对话比以往聊得更深入
2024-03-08 21:26:56
2月23日-24日,首届大湾区国际体育商业峰会在澳门银河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超过50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体育商业精英在此相聚,共议世界体育在2024年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大湾区在其中的机遇。
首届大湾区国际体育商业峰会由Realeague、懒熊体育和澳门通共同主办,银河国际会议中心赞助,澳门体育局及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支持,Leaders提供战略支持,并由现代体育组织承办。
在24日,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金牌获得者惠若琪、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 CAA中国体育部联席总裁郭溦溦,参加了主题为《体育里的女性领导力,持续向上》的圆桌论坛,知名体育主持人刘语熙主持了这个环节。
点击下方视频可以观看完整对话:
以下为该环节精华内容摘选:
刘语熙:
在开始今天话题探讨之前,我想先请王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和议题相关的一些数据。
王雪莉:
在这里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的数据,告诉大家过去这十数年,女性体育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比如说在IOC的27个委员会中,在过去十年间女性委员比例提高一倍以上,现在已经占到了
45.4%
;比如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当中,女性运动员占所有参赛运动员的比例也是
45.4%
。而在109个小项当中,有女性运动员参与的项目
超过了53%
。
如果说更广泛的女性体育参与者,更加令我们眼前一亮,真的是一种”她力量“的崛起。在中国官方统计数据中,2013-2020年,女性专业等级运动员数量超过
14万人
,而且因为中国女子运动的水平比较高,在国际级的运动健将群体当中,女性运动员占比超过
57%
。
还有教练员,我们的女性教练员比例在过去十年当中有了大幅度增加,在中国的女性专业等级教练员比例也达到了
接近30%
。
在体育产业、体育商业当中,我们的女性力量更不可小觑。2021年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颁布了一个关于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调查,发现女性每年在体育用品的消费支出
超过630
0亿
,这个数字比男性
高了5%
。2022年,在中国健身消费者中,女性消费者的比例
超过了6成
,她们在高端体育服务类中更舍得花钱,比如办卡、请私教。
我们中心在过去三年中,一直在进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工作,这三年跟踪下来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女性消费金额超过男性,尤其在服务类消费上,在这一部分的占比,比用品类更高。
最后一个没有数据,是一个我觉得和”她经济“有关的现象。
在中国的家庭当中,女性是孩子教育支出的重要决策者。由于女性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和兴趣的增长,她们作为妈妈的角色在给孩子选择学习的课程或者参与的活动时,更多愿意安排到体育的科目和门类上
。这里既有考试改革的原因,也有女性作为家庭成员,对体育对孩子教育的新的认识和定位。她并没有期待通过这样的参与,给孩子带来考试的加分,而是更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好的性格,和一个好的团队合作的技能。
所以我想,”她力量“的崛起也势必意味着,女性的影响力或者说女性体育的影响力,会在未来对我们的体育产业产生更大的作用。
刘语熙:
还有一个数据不太确定,在主要的国际体育组织中女性管理者的占比为
26.7%
左右,当然这个数据是有所上升的。其实女性在职场的过程中是有一些隐形和显性的困境的,客观的数据和认知之间是有鸿沟的。
那第一个问题,我们先从个人经验出发,三位平时在工作当中所奉行的领导力原则是什么?和体育有什么关联?
惠若琪:
从职业运动员出发, 我个人比较强调的一点可能是,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因为我自己是团队项目出身,不管是江苏女排还是中国女排,排球必须跟队友讲究每个位置的精妙配合,这里面需要高度的信任和配合感。所以我现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团队的力量是支持我们到达更高山峰的必备条件。
王雪莉:
我算是跨界研究者,2016年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才成立。当时在组建团队时,我对成员的要求就是,你不了解体育不要紧,只要有一颗热爱体育的心和愿意学习的态度,我们就会一起走下去。其实走下来后,我们每次做一件事都会说,这件事下一次再做可不可以做得更漂亮,更精致一些。其实,到今天再回过头来看,我在想我们一直在希望能够用对体育的这份热情,抵御前行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刚才也有嘉宾提到,体育行业是受到疫情影响的17个困难行业之一。但我和行业的从业者聊起来,在他们脸上看到的是对体育的热情,中国有句俗语,
唯有热爱抵得住岁月漫长
。我想这份热情和激情才是我们能够带领团队在研究体育产业、助力它发展当中继续走下去的根源。
郭溦溦:
我觉得取决于大家怎么理解领导力。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领导力是关于怎么样组织一群聪明和优秀的人一起去完成目标,并且创造价值的。这里面我理解有两层,一层是个人潜能的激发,一层是激发个人潜能的同时,怎么样让这些组织中的个体能够更好地一起工作。
回到我们自身职业背景,大部分都是在市场、品牌以及包括体育商业化的领域,这些都是非常依赖人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领导力原则,要说的话可能有点老生常谈,就是
以人为本
,但是做起来其实非常难。可能王老师会有很多的了解,在管理学上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授权、激励等等,但如果回到一个真正的组织当中,怎么去平衡自己的感受,我觉得需要领导者
发自内心地去相信人,相信人,才能够激发组织最大的活力
。
我觉得跟体育、运动其实规律很像,奥林匹克精神里面有一个更高更快更强,它讲的是个体的挑战,自我潜能的激发。而团队项目,刚才小惠也提到了,很大程度上是要凝聚人心,光有很好的技术很强的战术,但是整个团队没有团魂,其实很难在复杂的竞争面前取得胜利。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看体育的原因,很热血。回到根本,它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所以我相信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也是一样的。
刘语熙:
刚才听你讲到这一点,我觉得其实水指导(水庆霞指导在台下)也该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特别像是教练员在做的事情。在体育领域中,如果女性想要成为领袖,会面临哪些阻碍?或者说有哪些共同的焦虑?
惠若琪:
我觉得阻碍其实可能不只是针对女性,所有人通向成功的过程当中,都会面临很多的挑战。我作为职业运动员的经历来讲,
从一个普通运动员变成一个具有领导力的运动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精力的分配
。
之前作为年轻运动员时,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表现上。但当你具备一定领导力,则要从全局出发,队友跟队友的气氛,跟教练的沟通,以及跟对手的眼神交流等等,在脑海里都是会有想法的,包括你怎么传递给队友,鼓励队友,把这个团队最大的潜力发挥出来,这需要非常好的平衡。我成为队长后,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焦虑,直到慢慢适应角色学会分配精力,在稳定自己的同时更好地支持队伍的转变。
王雪莉:
我虽然是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但实际上我最主要的身份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领导力组织管理系的教师。在领导力研究的历史当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关于男性和女性领导力的风格差异,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但实际上最近这些年这个话题并不像以前有热度了,因为我们会发现,
很多领导风格的差异,其实并不是来自于性别的差异,而是来自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具有的特质所带来的差异
。
刚才小惠讲了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她的成长和体会,其实很多女性在体育商业、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去
克服所谓的男女之间有差别的、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和所谓的传统人设
。
这个放到运动里面甚至还会有一些传统的对于某些运动是更男性的还是更女性的一些认识。我甚至都遇到过这样的家长,他跟我说我带着孩子去一个篮球俱乐部,主要负责的教练竟然是个女的,我怎么能把孩子交给她,我觉得这个男孩篮球应该是男教练教。我就跟他讲,为什么一定要是男教练?这种来自周围的传统的人设判定,我认为是我们很多在这个行业中从事的女性最大的一个疑惑。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我们在这个行为研究当中也经常说到角色之间会有溢出效应。那么当一个女性在从事体育相关的商业和创业活动时,包括体育专业领域活动时,一定也会面临着多种角色之间的时间冲突、情绪冲突、行为冲突,甚至包括情感上的一些要求。这些是在我了解到的一些女性创业者身上比较焦虑的地方,
她们会觉得,我需要在不同的角色之间的转换,这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惠若琪:
我觉得雪莉老师说的一个特别对,当我是运动员的时候这个点不是非常的明显,但当你选择成为教练员时,其实算是一个角色转换,有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很多人会往教练前面去加个女教练。昨天我跟水指导还说,我们女性教练太少了,感觉像稀有动物。
在平日生活中,公司有一个财务,你不会叫他女财务。大家其实对很多职业会判定性别,这确实是我们步入职场之后发现的一些阻碍
。
郭溦溦:
从我自己来说,其实并没有感受到这方面特别的压力跟偏见。因为我比较幸运,在我几个任职的公司,包括跟我合作的伙伴环境当中,大家其实没有特别去关注这个问题。大家会讨论,可能是因为从客观数据来看存在一定区别,但是
至少在我来看,在我周围跟这个产业里面,其实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相对公平客观的
。如果说真的有障碍的话,我倒是觉得现在不管是企业、行业还是其他的,不要被传统上别人所说的所谓的人设限制住,反而能给人更大的一些机会。
刘语熙:
从个人经验来讲,可以做些什么打破别人对女性领导力的偏见?大家期待外部环境有什么样的支持?
惠若琪:
我们有些项目有点阴盛阳衰,所以在培养领导力的过程中,其实没有很强的这种性别概念,我们更多的是增强自己的实力,然后去追求突破一个更好的自己。总结我的运动经验或者是成长经历,我觉得很感谢我父母在小时候的时候愿意听取我的选择。在我刚练排球时,家里很多亲戚就会觉得小女孩为什么要做运动。他们觉得做运动是男孩子做的,女孩子可以选择去跳舞、模特这种。但我家人当时很支持我,我也很享受。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已经有了更强大的自己。
现在我也成为了一个妈妈,我在跟我女儿做交流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亲戚冷不丁地说,你好调皮像男孩子一样调皮,我会制止他们这么说,我说她其实就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小朋友。在书店的时候,我经常会找到一些书叫我的英雄爸爸和我的温柔妈妈,我就跟我女儿说,你妈妈不是特别温柔,但是你妈妈依然是你妈妈。
所以我觉得其实我们需要的支持,可能是一些外部更好的宣传和引导,来唤醒女性的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
另外一个其实我们不只是唤醒女性,其实还要唤醒男性或者是唤醒所有人。我们退役之后,队友之间都会有交流,大家会被很多的生活琐事所困扰,但在这个过程中,精力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团队,怎么样能够释放女性,让女性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来产生更多的生产力,我们需要给她一个机会,一个空间,所以家庭里面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
。
刘语熙:
女性除了提出自我之外,我们在社会角色当中也是一个团队作战的角色,也是需要各自分担各自的任务。
惠若琪:
当有一个公平的舞台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那一切都拿实力说话。
王雪莉:
我特别认同小惠刚才讲的观念,叫做用实力说话。在体育商业和创业的领域当中,包括体育专业领域当中,我觉得首先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先给自己凹一个人设在那里,最主要的还是要去规划和准备自己。
我见过一些退役运动员,其实她退役之后焦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因为她很早就开始为自己退役之后做规划,她知道自己愿意做什么,能做什么,于是她不断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去学习,为之后的职业安排做了很多准备。后来我看到她做的和体育没有关系,做的也不是很大,但是她做得非常的满足,而且很有成就感。我是很钦佩这样的运动员的,
因为她非常清楚在人生的漫漫征途当中,作为一个专业运动员,只是她生活早期的一部分
。这样的结果同样会给到一个很强的信心和反馈,让你可以继续走下去。
无论是温柔如水的女性领导者,还是被号称叫女汉子,这个词实际上不好听而且有些贬义,但无论哪种领导风格,你都可以带出一支能够成事儿干事儿的团队来。
惠若琪:
我想补充一下雪莉老师,领导力不仅仅是在创业、在商场上面的领导力,
其实很多女性选择回归家庭,她也有领导力的产生,她如何领导好一个家庭,甚至说一个家族,这也是需要花费很多心血的,所以无论她怎么选择享受自己的人生,并在里面全心投入释放自己的魅力,同样有领导力的产生
。
家庭事务真的是非常繁重、综合的事情。我很感谢我的家里人,他们对我的支持非常大,我现役时候常年不在家,家里人对你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现在回归家庭之后也成为了一个妈妈,我现在也有很多的工作,可能就需要我母亲、我老公,就需要去平衡好生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刘语熙:
小惠这个点我觉得讲得非常好,其实当我们开始正视家庭当中的领导力角色的时候,也会为女性和男性释放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郭溦溦:
如何提高或者是创造这个环境,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分享。第一个层面上,我倒不觉得说是提高,更多的是释放优势。我相信其实两性在领导力上面它是存在差异性的,从我的观察来看,可能女性领导者相对会更加的细腻,更加的敏感,考虑的会比较多。
这跟过去我们经过长时间发展,工业社会等等的这种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发展起来的领导力的印象是不太一样。
但领导力定义或者说符合领导力的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内核有很多东西可能相通,但随着整个市场环境历史的发展,对于领导力的特质和要求也在变化。
今天前面很多嘉宾都提到在中国市场”她经济“的崛起,很多女性消费者在体育上面的消费很大,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比如说像市场营销这样的管理行为上,其实女性领导者有天然对市场的兴趣,我觉得这本身会是一个优势。
从更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经济慢慢开始进入一个存量经济时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行业有发展红利,流量优势也好,资本优势也好,需要快速反应去找到机会,快速建立发展和服务模式。如今很多行业需要的是深耕细作,在这里面我相信,在领导力上也需要领导者在市场洞察,在整个组织构架如何去适应这种市场变化上做出调整,我相信很多女性领导者在这方面会有一些天然优势。
当然这只是一个群体印象,并不是绝对,也有很多男性做得很理性,有优势。
中国有一个传统文化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其实讲的是一个多样性
。在一个组织当中,不仅仅是性别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都能带来更大的活力。另外一个层面,我希望当一个女性从业者进入体育行业,这样一个传统上可能男性比较多的行业时,大家可以抱有一种更加积极的欣赏的态度。
我想举另外一个行业的例子,幼师,
其实你会发现有很多男性进入幼师行业,社会对此给予的包容度是很高的,大家会看到男性进入幼师行业能带给孩子怎么样的特性
。所以大家可以用一样的态度去看待女性进入体育行业,不管在任何的职位上。总结来说,我觉得是要创造一个包容性、多样性的职场服务环境。
刘语熙:
你所在的体育营销领域,在之前的很多年,其实都是以男性为主导的,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带领你的团队面对一些挑战以及完成你的既定目标的?
郭溦溦:
我很幸运,因为我有很多的合作伙伴,包括团队,回到我们CAA的企业价值观里面,有一句话叫take care of each other,good things will happen。它是一个非常以人为本的,强调人与人协作的企业文化,我们一直在这个环境当中去成长。
这个问题刚开始设置时,可能会提到应酬文化这个事情,其实我觉得它存在就具有合理性,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它不代表全部。特别我们在这个行业当中需要很多的信息交流交换,它不是互联网上的信息交换,它需要有创造性,所以我觉得这类社交是很好的润滑剂,我们今天这个论坛也是某种形式上的交流润滑剂。
在我们团队里,有很多不同年龄段的成员,大家现在都在讨论00后整顿职场。其实有很多人工作非常优秀,在我们公司中他们会用很具体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我们每周都有一个体育课去尝试不同的体育项目,也会邀请其他部门同事一起参与,有很多创新的想法碰撞,都是在这样一个非工作的环境下探讨出来的。
时代一直在变化,
过去大家传统上对于领导力的定位,想追求的是一种稳定性、确定性或者是一种控制,但我觉得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有太多的变化,包括AI的变化,消费者的变化等等。可能从组织领导力的角度来说,要研究的是适应这种变化,包容多样性,包容变化
。
刘语熙:
去年小惠被任命国际奥委会数字化互动与营销传播委员会委员,这对于你来说也是介入了一份新的工作,面对哪些新得挑战?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工作?
惠若琪:
我觉得去年有幸入围,也算是给刚才雪莉老师提到的国际组织中女性成员比例提升做了一个小小的贡献,其实包括像杨扬姐,像张虹姐,然后包括吴静钰,我们其实都在各个委员会。
我们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希望把在过去工作过程中所学到的、所锻炼的,应用到我们今后的工作当中,也是希望能够向世界发出中国运动员的声音,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也有责任感,所以我们都是一起做公益,到偏远地区或者是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跟那边的孩子做很多的互动,特别是跟女生,鼓励她们,像刚才讲的不要给自己设限,要激发自己更多的潜能,鼓励这些孩子通过运动来塑造自己的品格,迎接未来的挑战。
刘语熙:
小惠刚才也提到了几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雪莉老师是作为体育产业的研究者,您一定见过、听过、了解过,在体育行业的非常多的优秀女性领导力的案例,能给我们分享一下。
王雪莉:
我觉得我这一左一右就是两个非常好的案例。刚才小惠也提到了我们几位非常著名的女性的运动员,其中有一位是我们清华的校友杨扬,我觉得在她身上,在小惠身上,包括溦溦提到的,都可以总结成共通的一些态度特质,
比如说欢迎变化、不惧变化,学会从过去的工作和周围人的经验当中学习,对自己从事的事情有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去深耕
。
杨扬从她退役到成为IOC委员,到后来去创建冠军基金,再到后面成为WADA的副主席。我记得她跟我说过,她说,王老师,我去的每一个组织,很多时候他们都会说你是第一个femela member,她说但我那时候觉得我就是个member,我作为member,要求我做的事情,我要去履职,我要去尽责。
我觉得这些优秀品质、态度和她们所做的、所投入的,是塑造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优秀的女性领导者的根源。
郭溦溦:
特别感谢王老师举了一个我们非常优秀的客户的例子,其实杨扬本身这次也是要来参加的,但是因为她现在是联合国难民署的大使,现在在肯尼亚,所以也希望在我们下一届峰会时候她也能够来参加。
刘语熙:
也要谢谢我们今天的三位嘉宾,希望我们未来某一天我们就讨论领导力和性别无关,或者说女性领导力它成为了一种形容词,
它形容的是勇敢、果敢、坚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属性
,一种属性,一种领导力风格,然后再次谢谢我们的三位嘉宾,谢谢大家。
祝大家国际妇女节快乐。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
,
了解懒熊体育更多产品及服务
。
澳洲橄榄球双雄打了百年的内战,现在也要拼出海了
报名翻10倍,就业率100%!高校电竞专业“热辣滚烫”
最新公告
CSIC早间新闻07.07(第650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7-04
CSIC早间新闻07.04(第649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7-03
07.02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48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7-01
CSIC早间新闻06.30(第647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6-27
CSIC早间新闻06.27(第646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6-26
06.25行业数据观察(第645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6-24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