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把这一天里的最后一道光用到极致,将天空、塞纳河水、河上的桥和人们的脸涂抹成红色,后又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幻色彩,直到光影全部消失。 4个月后,在7月26日这天傍晚,上千名运动员就将在这如油画般的场景里自东向西,乘船而来,参加在埃菲尔铁塔对岸广场上举办的庆祝仪式。这是一个告别体育场、映衬在晚霞里、在塞纳河上举办的奥运会开幕式——法国人将与生俱来的浪漫主义发挥到极致。 巴黎奥运会的浪漫主义不仅限于开幕式。8月10日晚9点,也就是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结束后的当天晚上,巴黎奥组委将会邀请来自全世界的40048名马拉松爱好者,在奥运赛道上参加全程马拉松和10公里跑比赛——让普通人到奥运赛道跑马拉松,这在奥林匹克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法国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顾拜旦提出的“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也在践行去年7月发布的“Ouvrons grand les Jeux(奥运更开放)”口号。虽未开赛,第三次回到巴黎的奥运会已注定不凡。 ▲Paris 2024梦幻般的赛道。
如何获得参赛资格
2020年夏天,巴黎奥组委确定8月10日举行的奥运男子马拉松比赛结束后,赛道继续保留,用于当晚举办的由大众选手参加的全程马拉松和10公里跑比赛。 和专业选手一样,参加全程马拉松的大众选手也将从塞纳河边的巴黎市政厅出发,途经巴黎歌剧院、杜乐丽花园、卢浮宫、协和广场等景点,一直跑到20公里外的凡尔赛宫。返程线路会经过埃菲尔铁塔,终点设在荣军院。赛道上坡路段最大坡度为13.5%,下坡路段坡度为-13.4%,全程爬坡总高度438米。 赛道的设计灵感源自法国大革命期间爆发的“十月事件”。1789年10月5日,巴黎爆发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数千名妇女带头向凡尔赛进发,要求国王路易十六签署《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并保障巴黎粮食供应。路易十六被迫答应,携带家属离开凡尔赛回到巴黎。对于法国大革命而言,”十月事件“具有重大意义,巴黎奥组委希望通过这样的赛道安排向历史致敬,向所有为“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付出的人致敬。 ▲奥运马拉松比赛赛道。 如此意义非凡的赛道令马拉松爱好者们心驰神往,但总参赛名额只有40048个。 2020年夏天,巴黎奥组委发布了获得参赛名额的办法:参赛者必须在2024年12月31日前年满20岁,然后在“巴黎俱乐部2024”网站注册。注册会员需将自己的运动软件与网站绑定,这样运动后便可累积积分。从2020年7月26日上午9点到2023年12月31日23点59分,积分超过10万的跑者将有机会通过抽签获得参加奥运大众马拉松比赛资格。 网站对积分累积方法有详细规定,以1公里为单位,走路可获得5个积分,跑步10个积分,骑车2.5个积分,游泳40个积分,滑雪5个积分。 2021年10月25日,“Marathon Pour Tous Paris 2024”App上线,该App会不定期发布各种关于跑步和运动的挑战活动。说是“挑战”,但那些安排在很多跑者看来没有太多挑战,比如一个月完成4个10公里跑,某天中午12点到下午两点运动两小时,某月完成一次全程马拉松或总计100公里跑等。每次挑战活动结束后,组委会会随机抽取参赛名额,数量从10个到50个不等,没有被抽中的挑战者同样可以按照公里数累积积分。 除线上活动外,组委会过去3年还在法国组织了不少线下跑步活动,参与者同样有机会获得参赛名额。巴黎奥组委看似在用这样的方式为民众提供参赛机会,但实际上是想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日常运动中。95岁的查理·班卡雷尔和85岁的芭芭拉·亨伯特是群众马拉松赛年龄最大的两位选手,班卡雷尔参加10公里跑,亨伯特参加全程马拉松赛。
能在不足1%的中签概率下脱颖而出,获得参赛资格的人是幸运的,但在收到中签邮件的那一刻,很多人也是充满疑惑的。 33岁的王嘉程住在北京,从事文娱演出方面工作。他是在去年7月参加“Marathon Pour Tous Paris 2024”App挑战项目时被抽中的。 “我几乎参加了App里的所有挑战项目。”王嘉程说,去年7月5日早晨,自己醒来后发现收到一封来自“Marathon Pour Tous”的邮件,邮件内容全是法语。他当时还说,法国人真傲慢,连英语选项都不提供。 王嘉程用翻译软件将邮件内容翻译成中文,发现自己中签了。对于这个意外惊喜,他一时不敢相信,又将邮件通过翻译软件翻译成英语,内容还是“恭喜获得资格”。那一刻他仍旧感到恍惚:“按照规则应该是年底才抽签,而且我当时的积分也不够10万。”王嘉程当时的积分只有84000。 随后,他又到国外的社交媒体上搜了一圈,发现也有人和自己的情况相同——没等到年底就中签了。直到这时他才明白,自己是因参加挑战而被抽中的。 王嘉程那天早晨醒来后的一两个小时只做了一件事——反复确认邮件内容,直到完成参赛注册。第二天,组委会将最终确认邮件发至邮箱,内容仍是看不懂的法语,但王嘉程已不再疑惑,也没再抱怨“只讲法语的傲慢”。
▲在巴黎举办的马拉松比赛。
今年31岁的Jaime是一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从事财务工作的中国人,她在3月初的候补人抽签中获得参赛资格。Jaime可以很清晰地回忆起3月8日看到中签邮件时的情形:早晨6点醒来,发现深夜时收到了一封英文邮件:恭喜你获得奥运大众马拉松参赛资格。 “我第一反应‘这是个诈骗邮件’。”Jaime最初以为这比赛只有1月初的一次抽签机会,不知道还可以候补。她又读了一遍邮件,然后检查发件人信息。直到这时,她才相信自己被抽中了。“我要去巴黎啦!”她在床上的尖叫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男友。她说这是自己在妇女节那天收到的最好礼物。 有意思的是,就在中签的前一天,Jaime刚在手机上卸载了“Marathon Pour Tous Paris 2024”App,她认为自己已完全不可能去巴黎参加马拉松赛。可生活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当你彻底绝望,甚至已经放弃时,那个意外的反转或许就会在几个小时后抵达。 和Jaime一样,曲言林收到确认邮件时也是第一时间不敢相信。他今年40岁,在巴黎的一家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3月7日,当他中午11点40分收到邮件时,第一反应是:“又有新的挑战任务了?” 为获得参赛资格,曲言林在App上参加了96个挑战任务,“出新任务后第一时间去挑战”已成为他的肌肉记忆。到2023年年底,他拿到了28万积分。可即便如此,好运气也没能在前两次抽签时眷顾。所以当期盼已久的好事意外降临时,“不真实”便是最真实的感受。 3月7日晚9点22分,曲言林发了条朋友圈:“人品爆发,奥运马拉松中签。我真的要去参加奥运会了,奥运奖牌我要供起来,当作传家宝。” 这条朋友圈共获得了41个点赞。有朋友在下面留言:“怎么申请”,他回复说:“已经结束报名了,目前正在抽签。” 但实际上3月初的这次抽签基本上就是最后一次。这个存在了三年半的活动被常年跑步的人关注,官网上有来自全球的80万跑者注册,不少人将参加这比赛视为“朝圣之旅”,但对普通人或跑步少的人而言,这样的“神圣活动”也不过是看了朋友的社交媒体后才知道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