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近年来,一句话悄然走红——「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很多品牌故事也都印证了这句话。事实上,在奥运营销的舞台上,这句话背后体现出的「长期主义」,正是品牌所需要坚持的事情。有这样一家乳企,他们用17年如一日的坚持,陪伴了中国奥运的进程,也用冬奥营销的全新打开方式,为家门口的北京冬奥会做足蓄力。
把时钟拨回到2018年2月25日,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由张艺谋执导的「北京8分钟」,用现代手法和思维,奉献了一台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惊艳之作。
憨态可掬的熊猫起舞,冰上运动员领路,忽然的时空交换,科技感超强的机器人同时启动……仅仅8分钟的「2022,相约北京」向世界宣布,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
转眼间,还有30多天,冬奥会的开幕式圣火即将在北京再次点燃,北京也将增添一个特别的身份——世界首座双奥之城。
特殊时期,奥林匹克的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聚焦和更广泛的认可。三个月前的东京奥运会上,经历疫情之后,中国健儿们披荆斩棘,傲人的成绩不但提升了全民自信,也让奥运对于品牌的加持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东京到北京,各大品牌将目光纷纷望向了家门口的这场冰雪盛会。站在冬奥将至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品牌如何应对这场举世瞩目的奥运营销战,也就成为了这最后「百米冲刺」时,各方最为关心的话题。
重归北京奥运主场,中国品牌早已磨拳擦掌,为奥林匹克蓄势。
从冰雪健儿接连得到品牌代言青睐,到各大品牌冬奥会宣传片的制作播出,再到一系列内容平台上线的全民冰雪活动,各家都在运用产品和资源不断产出营销内容加码冬奥,也让冰雪舞台越来越火热了。
我们注意到,在一众品牌当中有这样一家特殊的存在——伊利从用户角度出发践行奥运营销,也将自己的品牌IP贯穿整个冬奥周期,甚至十七年如一日地坚持与中国奥运事业同行。
一个月之前,伊利独家冠名的《冬梦之约》第二季正式上线,这档云集了蔡徐坤、张继科、钟汉良、姚琛、利路修、田雨、陈学冬、韩天宇、张雨绮、刘雨昕、邹市明、李汶翰等文体明星的节目,不但是国内首个深度解构冬奥运动赛事综艺,更全景式展现了冬奥赛事的魅力和人文风貌,在时间上完美覆盖整个冬奥预热期,让更多观众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逐渐烘托起冬奥的氛围。
细心的观众们发现,上周五播出的《冬梦之约2》第4期节目同时也是连续5年的伊利冬奥学院收官专场。作为系列收官之作,这一期伊利冬奥学院以「奥运品质,蓄力2022」为主题,展示了从专业教练指导,到冬季运动注意要点、滑雪场地用具的选择,再到营养补给等方方面面。
事实上,为配合这一期冬奥学院专场,伊利早早就开始了铺垫。12月初,伊利发布了#来杯暖牛奶#蓄力2022核心主视频,以「暖」的场景化表达切入,进一步强化了伊利的品牌影响力,传递为2022「蓄力」的品牌态度。这不仅是向消费者传递蓄力2022,同时也是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蓄力打气。
数据显示,从今年入冬开始我国已经连续经历了4轮寒潮的袭击,有专家预测今年将会迎来60年以来最冷的寒冬。伊利精准洞察到这社会热点和消费者痛点,适时推出#来杯暖牛奶#,在寒冷冬日用一杯温暖的牛奶,随时给用户送上温暖的感官体验,将伊利的温暖调性传遍全国,也为积极备战冬奥会的运动员送上奥运品质的补给,让他们更好地蓄力冬奥会。
12月24日,随着节目的播出,以及#来杯暖牛奶# #奥运品质 蓄力2022#在平安夜的暖心收官,伊利在北京冬奥到来前期,利用节目内外的传播优先占位奥运身份,升华品牌价值的同时,也再次夯实了伊利的官方奥运身份。
当我们翻看历史,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几乎每一届奥运盛会都会成为了品牌、特别是本土品牌起飞的跑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李宁在开幕式上点燃奥运火炬,李宁公司的商业价值得到爆发,也为此后的品牌国际化做足铺垫。而世界数码产业巨头三星的起家之路,也正是从赞助本土举行的汉城奥运会开始的。
如今,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无疑让北京冬奥会的关注度和赞助价值更进一步,也给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家门口的冰雪盛宴也就意味着,摆在大众面前的将会是铺天盖地的信息与营销活动。对于企业来说,找到自身品牌与冬奥价值的传播契合点,制定长期的营销策略,才能真正让品牌深入人心。
举例而言,登上大荧幕的《冬梦之约2》伊利冬奥学院专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早在2017年,伊利就打造了活力冬奥学院1.0,不断在冰雪运动体验上发力,致力于解决地域、体验等难题,从认知、教授、营养补给入手,循序渐进,迭代升级不断给予大众更好的冰雪体验,努力推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经过数年的探索,伊利冬奥学院不断发展、升级,譬如:把雪场搬到市中心、打造连接南北人群的专属冰雪航班、邀请冠军教练在奥运同款场地做教学……伊利冬奥学院创造了向更多消费者传递冰雪运动文化的契机,帮助更多人实现了完美的冰雪初体验,也助力伊利冬奥学院成为冬奥营销舞台上最成功的品牌IP之一。
一个很重要的基本面是,伊利冬奥学院的几乎所有策划、活动都强调了用户参与的理念,让用户从不同层面认知品牌文化,并最终认同产品和品牌理念。在宏大的奥运进程中,伊利讲述了一个陪伴与支持的故事,面向大众发出了健康运动倡导、提供高品质营养支持的口号,并付出了持续努力。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这句信条无疑是奥运营销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家门口的奥运会而言更是如此。无论是伊利冬奥学院的持续打造和升级,还是与中国奥运事业17年来携手同行,伊利都在坚持诠释着这样一份「长期主义」。
从2005年开始,伊利与奥运相伴17载,一直秉承滋养生命活力,支持奥运事业,推广体育与健康信念与中国体育事业守望至今。
北京奥运会期间,伊利为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随队官员提供营养保障,收获世界认可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乳品质量。如今,伊利集团生鲜乳蛋白质含量已连续10年实现稳定增长,关键指标大幅领先于国内行业标准以及欧盟标准,并通过严格监管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为优质乳品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这份蓄力成果也深获中国体育的认可。2012年伦敦奥运会双层巴士出现的「中国面孔」,伊利尝试让更多的普通人与奥运会建立更多联系,从看奥运转变为参与奥运。
2014年索契冬奥会,伊利讲述冬奥幕后的故事,带领观众真正了解这些运动员和奥运会赛场之外的样子。
2018平昌冬奥会结束时,伊利发布了一支名为《北京第九分钟》的短片,向世界传达了来自北京冬奥的号召,提醒人们属于北京的奥运时间终于到来。
可以看到,几乎每一届大赛伊利都能给观众留下印象深刻的记忆点。
这一方面是因为伊利每年的奥运营销都是对自己案例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是伊利从来不单单靠奥运的影响力做背书,而是通过挖掘奥运会与品牌自身的价值关联,助力奥运精神和文化的传播,提高自身的产品品质,让消费者看到奥运品质背后的支撑,最终达成品牌信念的传递。
奥林匹克是超过百年历史的顶级体育IP,想要与之携手同行,需要的正是以长期主义深耕品质的坚持,唯有凭借将品牌理念和奥运精神结合,才能真正借势奥运,树立起与奥运共同成长的品牌典范。
望向30多天后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这个顶级营销舞台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本土品牌好故事,真正带动国民体育蓄力向上,创造属于每个中国人的奥运新篇章。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奥运资讯
-《当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一年后的北京冬奥给了我们「向前」的力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