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详情
北京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2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创建10个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新建100处足球、篮球等场所
2022-02-27 18:41:00
京体办字〔2022〕25号
各区体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燕山体育运动中心,市体育局各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
现将《2022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体育局
2022年2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
2022年是北京冬奥会举办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首都体育工作意义重大。全市体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国家全民健身典范城市和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深入实施健康北京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冰雪运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高质量发展,服务冬奥会成功举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高质量做好冬奥筹办重点任务,努力取得办赛参赛双丰收
精心策划冬奥会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冬残奥会火种采集和汇集仪式等重点活动方案,加快推进火炬传递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开展演练,全力抓好组织运行,确保火炬传递简约、安全、精彩。
狠抓冬奥备战,对重点运动员实行“一人一案”,给予全方位保障,继续做好国家集训队驻训基地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力争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精心举办第八届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赛事活动,广泛组织冰雪公益体验课,继续策划播出“1025动生活”等专栏节目,进一步加强冰雪运动知识、技能等宣传普及,吸引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
深入开展校园冰雪运动,筹备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完善青少年冬季项目U系列赛事体系,举办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力争赛事规模继续保持亚洲第一。
继续举办京津冀冰上项目专业技能高级人才培训班,培养新时期冰雪行业所需的制冰师、浇冰师、器材师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发挥“双奥城市”优势,积极谋划推动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发展,充分利用场馆、人才、文化等冬奥遗产,积极申办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国际滑联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等赛事,进一步加大群众冰雪、竞技冰雪、冰雪产业等工作力度,推动首都冬季项目和夏季项目均衡发展。
二、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持续促进市民健康
加快推进体育领域重要民生实事,创建
1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
,
新建100处足球、篮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维护更新1000处室外公共体育设施
。推广室外健身器材“一键报修”试点工作成果,建立技术安全检测机制,推动落实属地运营管理责任,及时维护维修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办好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和谐杯”乒乓球等品牌活动,广泛组织健康走跑、骑行、广场舞等群众参与度高的赛事活动,推动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喜爱项目发展,推进线下赛事活动向线上拓展,实现线下线上联动,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生动局面。完善“安心体育行动”平台,落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指引,确保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完成市体育总会换届,做好体育社团和基金会专项抽查、年检等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促进体育社团和基金会规范健康发展。持续开展基层健身团队备案及星级评定工作。继续做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我市各高危险性体育经营场所提供高质量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救助人员。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岗位再培训,开展技能交流展示大赛、健身技能进基层等活动。做好科学健身指导,深化体卫融合,加快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技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着力提高全民健康理念和健身意识,进一步扩大全市体育人口规模。
三、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新体系,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
研究制定市体育局、训练单位和运动队三级《巴黎奥运会和粤港澳全运会备战工作计划》,对新周期备战训练和项目发展进行全面系统安排。
构建以市区两级体校为主阵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重点体育传统校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开放融合的市级专业队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新周期项目布局指导意见,做大做强奥运重点项目,努力突破全运会重点项目,加快提升集体球类等城市特色项目。
做好新周期运动队伍调整工作,选聘优秀项目负责人,补强高水平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升专业运动队为国争光能力。
做好杭州亚运会的组织参赛工作,力争更多运动员和教练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
深入实施竞技体育科技助力发展规划,开展科技助力评估指导,加强竞技体育全要素科技赋能,持续提升训练、参赛科学化水平。
坚持反兴奋剂“三严”方针和零容忍的态度,建立全市运动员检查库,对参加2022年市运会和市冬运会的运动员及辅助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拓展兴奋剂检查人员范围,加大赛内检查力度,加强食品、药品、营养品监督检查,确保兴奋剂问题“零出现”。
四、坚持体教融合,不断夯实青少年体育发展基础
落实体教融合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体校改革、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试点工作。
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北京市业余训练工作的实施意见
,
修订青少年体育工作考评管理办法、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等文件
,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制度。积极与首体院等高校对接,建立健全体育类高职专本衔接渠道,
解决未达到免试升本的多数运动员学生的升学问题
。鼓励市场和社会力量举办俱乐部等青少年体育组织,完善培训机构分级分类工作台账,
开展培训机构星级评定,推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
组织年度青少年体育工作评估,举办全市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
。推进区级体校软硬件改造升级,积极引入市场资源,鼓励各级各类体校与社会、企业联合办学和联合建队,继续加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组织举办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北京市青少年锦标赛、第一届小学生运动会,继续办好13项市级体育传统校比赛等常规赛事。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集训机制,组织青少年后备人才21个项目训练营,发现选拔更多优秀后备人才。
五、加快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首都“两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深入落实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体育消费质量提升工作组配套实施方案,推进各项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的实施。积极引导市场预期,鼓励支持市场和社会力量投入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办好
第三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认真筹办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积极筹划国际体育用品展
。做好市级产业基地评选及国家级产业基地推荐工作,征集评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丰富马术、攀岩等小众精品体育项目,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休闲健身消费需求。开展体育消费调查统计,准确评估体育消费发展现状。落实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领域资金监管实施细则、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预付消费、体育培训的规范管理,保障消费者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强体育行业监管,开展安全生产督察“回头看”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深入调研探索,继续强化体育彩票品牌宣传,优化调整游戏品种和销售渠道,努力提升销售规模。
六、积极谋划重大赛事筹办,助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加强形势研判和防控保障,积极稳妥筹办北京马拉松、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力争每月都有国际体育赛事。加快推进亚洲杯北京赛区筹备工作,进一步完善组委会团队,保持与亚足联和中国组委会紧密沟通,开展开幕式创意策划,配合组织亚洲杯倒计时500天、倒计时一周年等宣传推广活动,签订酒店采购协议,严格工体复建改造进度管理,确保2022年底按期交付。主动谋划国际赛事布局,积极申办高水平赛事,鼓励市场举办高水平商业赛事。推进裁判员队伍建设,协助指导各市级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完成裁委会成立、改选工作。严格执行体育赛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赛事安全监管联动机制,落实监管责任,确保赛事活动安全举办。
七、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三大球”发展水平
继续深化“三大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发挥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排球管理中心等作用,推动落实改革任务,进一步调动整合全市“三大球”资源。成立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质量完成实地考察、陈述等工作,确保成功入围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行列。加强对“三大球”职业体育俱乐部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奖励政策,激励俱乐部打好年度联赛。依托俱乐部各级梯队和各类学校体育资源,组建北京“三大球”全运会队伍,加快提高竞技水平。落实体教融合“八个一体化”措施,联合天津、河北举办百队杯足球赛,继续办好京少联赛及精英集训、希望杯等青少年足球品牌赛事。举办中小学生篮球冠军赛、排球锦标赛等赛事,组织“三大球”后备人才训练营,发现培养更多优秀苗子。确定“三大球”青训基地选址,加快办理建设前期手续,力争2022年底前开工。广泛开展群众“三大球”赛事活动,继续举办“社区杯”和各项市级足球活动,进一步扩大“三大球”覆盖面。
八、落实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加快补齐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短板
发挥各区及市相关部门作用,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废旧工业厂房、边角地、闲置用地等资源,复合利用公园绿地、文化娱乐、商业、养老、河湖水域等已有空间,贴近周边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增设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重点推进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冰雪场地设施等建设和利用
。推动建设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加快推进副中心城市绿心体育设施、游泳学校等重点项目规划、用地、立项等前期手续办理。做好中轴线申遗工作,加快推进先农坛体校北院坛门、坛墙修缮改造。
九、进一步做好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推动非奥体育项目持续发展
广泛组织健身气功、龙舟、棋牌、风筝等项目赛事活动,持续做好智力运动进校园、进郊区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加大非奥体育项目推广力度。持续推动跳伞运动项目发展,推进跳伞运动队招生选拔和梯队建设,优化教练组结构,加强教学训练和参赛组织,力争运动成绩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加强非奥体育项目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非奥项目制度规范,加强赛事备案管理,规范赛事监督,持续提高非奥项目社会化发展水平。加强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挖掘项目文化理念,促进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和推广,加强体育文化宣传,促进中华体育文化传播。
十、加强依法行政,持续增强政务服务能力
加大依法治体工作力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组织执法人员专业培训,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随机抽查,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办事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进电子证照应用,进一步精简和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水平。强化绩效管理导向,推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长效机制,落实预算一体化管理,全面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重点事项督查,定期开展绩效检查,确保按时优质完成年度任务。深入贯彻《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持续抓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压实各级工作责任,进一步提升解决率、满意率,尽最大努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
十一、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服务全市防控大局
强化疫情防控意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和“四早要求”。严格局系统各单位管理,落实测温验码、信息报告等措施,严格人员出京、出国境管理审批,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提升疫苗接种率。加大各训练单位防控力度,落实运动队封闭管理等要求,同步做好疫情防控和训练备战。强化体育经营场所、赛事活动疫情防控的指导和监管,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体育行业和赛事活动科学防控、安全有序。调动体育社团、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方面积极性,继续设计推出形式多样的居家健身项目,多途径满足市民居家健身、科学健身需求。
十二、进一步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三个一”和“四个决不允许”。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力求在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见成效。积极落实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切实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各项宣传工作,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政治安全。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继续开展巡察工作,对巡察发现的问题,跟踪问效、狠抓整改。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市委贯彻落实办法,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进一步抓好巡视问题和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着力推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取得更大成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做好统战、工会、共青团、妇女等工作,不断提升全系统凝聚力和战斗力,争创首善标准模范机关。
—END—
媒体合作或寻求报道
13120329986(微信同号)
有硕士学位的体育EMBA项目报名
联系
宁老师13810605592(微信同号)
报告咨询、
体银商学院课程
咨询
13810822412(微信同号)
有无线耳机了,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运动耳机?| 熊·视觉
冬奥闭幕,这5个音频播客带你回顾精华热点 | 鹰眼时间
最新公告
CSIC早间新闻05.19(第630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CSIC早间新闻05.16(第629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5.14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28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3
CSIC早间新闻05.12(第627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09
CSIC早间新闻05.09(第626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08
5.7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25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06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