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注意!前方出没!
“千年等一回,我无悔啊啊~”蛇年代言人,老家是成都!今年春晚川剧版、影视版白娘子接连登场春晚吉祥物的灵感来源更与三星堆的青铜蛇有关农历蛇年到来其实许多我们印象深刻的内容都与蛇密不可分你知道吗?灵蛇和蜀地更是渊源颇深今天小布来和大家好好摆一摆01. “巴”和“蜀”,都是蛇? 蛇,其态逸美,其性不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是祥瑞之物,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山海经》里藏着它的神秘踪迹,《庄子·逍遥游》中又赋予它逍遥的意象。“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这是《说文解字》中对“蛇”的注解:先民见面时的问候,不是“您吃了吗”或者“过得好吗”,而是“今天你遇到蛇了吗”。我们常用的“它”就是对“蛇”的专有称谓,该字引申成为对第三人称的代词,沿用至今。传说中,伏羲、女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最早出现于战国文献中,并逐渐形成了“人首蛇身”的形体特征,充分体现了对于蛇图腾的崇拜。▲唐代《伏羲女娲图》,金沙新疆丝路文化特展展出古代巴蜀也不例外。“巴”“蜀”二字,就与“蛇”有解不开的渊源。“巴”字在古代就有“蛇”之意。《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据《水经注》记载,这种大蛇“长十丈,围七八尺”。在巴蜀之地,早有“巴蛇吞象”的传说。至于“蜀”,《说文解字》记载:“蜀,葵中蚕也。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淮南子》云:“蚕与蜀相类,而爱憎异也。”史籍中曾将蜀人称为“人首蛇身”之民,蛇在古文中也作“虫”,因此有学者认为,“蜀”其实就是蛇,或者蕴含蛇的因素。以蛇入名,也就是说蛇是蜀人的图腾之一。02. 天选蛇年代言人来自青城山 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的人,2025都得到青城山集合。不说多的,一句“青城山下白素贞”,DNA就狠狠动了!▲影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素贞关于白素贞到底在哪修炼的问题,存在不同的说法和版本,这主要源于《白蛇传》故事的多样性和流传过程中的变异,而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她于青城山修炼。青城山环境幽静,其与自然合一的道教文化也与白素贞的灵蛇身份相契合。问道青城山,你可以沿着蜿蜒的山道,探寻传说中白素贞修炼的洞穴。▲川剧《白蛇传》中的青蛇与白蛇 图据都江堰发布《白蛇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最初以口头传说流传,历经数代演变,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白蛇传》作为川剧中的经典剧目,自然也被包含在其中。在川剧《白蛇传》中,青城山的文化背景常常被提及和展现。每天中午,灌县古城内的华光剧院都会上演川剧《白蛇传》。▲川剧《白蛇传》 图据都江堰发布03. 蛇元素文物,集合!巴蜀先民对蛇的崇奉历史悠久,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了商周时期造型生动、形态各异的铜蛇、石蛇,反映出蛇在古蜀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东汉时期,执斧操蛇的镇墓俑和人首蛇身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巴蜀地区的墓葬中。蛇元素文物组团“出道”接收这份来自数千年前的新年祝福 三星堆青铜蛇 2025春晚吉祥物其炯炯有神、圆溜溜的大眼睛和跳跃的眉梢灵感来源于一条古蜀铜蛇——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2025年春晚吉祥物 图据央视新闻它的歧羽纹、臣字目是春晚吉祥物眉眼的主要灵感来源其中臣字目纹样也广泛出现在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和玉器上彰显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青铜蛇 金沙石蛇 金沙遗址是古蜀文明继三星堆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来到这里的古蜀人将他们对蛇的崇拜和敬畏延续▲金沙石蛇金沙遗址发现的十余件立体圆雕石蛇与1件蛇纹金箔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们的形态栩栩如生见证着古蜀人敬畏自然信奉万物有灵的精神信仰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与期盼▲蛇纹金箔 双人首蛇身俑 四川博物院也有一件人首蛇身的藏品——双人首蛇身俑出自后蜀宋琳墓分为男女两个头面男着幞头女发髻扁平高起蛇象征着生命力、智慧、变化和再生人首蛇身相拥则寓意衍生世间万物▲双人首蛇身俑川博另一件和蛇相关的文物为现代伏兆“十二生肖”剪纸灵蛇吐信,俏皮可爱蛇身上的繁花、祥云、钱币及蛇尾上的喜鹊寓意祥瑞降临、富贵绵绵传达了人们对幸福、繁荣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藏蛇元素文物也来给大家拜年啦👇(左右滑动查看)04. 就在你身边,蛇元素拉满 “文物蛇”展示完毕“非遗蛇”也不甘落后来看成都非遗里的“蛇元素”👇▲成都面人代表性传承人 刘阳作品▲成都糖画代表性传承人 陈启林 作品▲银花丝代表性传承人王晓璐 作品▲成都蛋壳画代表性传承人 陶蓉 作品在成都街头各类蛇元素新春装扮将城市的新年氛围推到顶峰▲成都太古里蛇年新春艺术装置▲宽窄巷子蛇形装置吸引游客▲临邛古城灯会蛇元素满满在成都还有超多酷炫“蛇形”地标传递着福绕蛇年、蛇运亨通的美好寓意▲五岔子大桥▲如意桥▲道明竹艺村成都还有哪些和蛇有关的文物?你还知道成都哪些“蛇”元素?快来留言区和小布分享推荐阅读>>○川AG大军注意!成都周边这些高速堵起了!○新一波冷空气来了,降雨降温在路上!○火爆!很多成都人都在耍!重要提示→策划/文案 | 余小红 文思瑶部分综合央视新闻 成都方志 四川文旅厅成都考古 四川非遗 青城山都江堰各大博物馆官微成都发布编辑丨文思瑶点点在看,点点赞
2025-02-03 14: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