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人在律途 | 上升之路
2022-11-30 17:00:34

全文3429字 | 推荐阅读时间6mins

文 | 韩思放



“山在隆起,突破束缚和限制,一条上升之路,在最艰辛的日子里,带着内心的渴望,点燃自己。”



Part 01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双脚依靠惯性来回摆动,还好穿了锁鞋,可以借助一点上拉的力量。大口大口的喘气、呼吸,不敢轻易的更换任何一个动作。在4千米海拔的高原骑行,每一个不规律的动作变更,都会破坏呼吸和频率,造成体能不必要的浪费。

秋季的川西高原,成片的彩林,红色、黄色、褐色,一朵朵,一片片的洒满山头。阳光从天际照耀雪山,铺满路面,照着身上暖洋洋的。远处的牧场,牦牛成群的晒着太阳,悠哉悠哉的甩着尾巴,享受着干爽、宁静的秋日午后。

但纵然有这万般美景,我仍然需要异常小心的控制车速,以免与同行的车辆“亲密”接触。耳边只有风声、链条声和沉重的呼吸声,以及时不时穿过牧民家,小朋友呼喊的加油声。

今天已经是比赛的第二天了,体力明显不支。昨天的爬坡赛,从3233米的海拔,连续爬升到4077米,当时看着一个又一个绝望的坡,心里无数次想让组委会的收容车把我收走,但心中的“执念”又让把我拉回现实。今天还有30多公里的爬坡行程,想想都让人绝望。

今年是四姑娘山熊猫大道自行车公开赛的第三届,因为天气及口罩原因,从往年的9月初秋,改为11月初冬。在连续加班了很多天以后,我终于周五早早坐上组委会安排的车子到达四姑娘山镇,与其他两百多名选手汇合,准备为期两天的比赛。

赛前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争取完赛,只要能骑完,就是最大的意义。但比赛真正开始,远比想象中的困难。连续爬坡、高原骑行、多日比赛,以及不再那么“年轻”的身体。想要大口呼吸,但吸的再多,稀薄的氧气总是无法缓解沉重的双腿。

中途休息了多少次,大脑空白了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想过停下、放弃,但只要稍微休息,调整状态,只要轮子还能转动,就还能往前走。

虽然过程“痛苦不已”,但如预想中的一样,最终安全、圆满完赛。又一次扛过了看似困难的“任务”,扛过了自己给自己找罪受的比赛,犹如过去经历过的一样。



Part 02 路在脚下

人们总说,一个人的成功,不可复制。其实,每一个人都不可复制,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都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只不过,有些人,早早就亮起了光,有些人,还在寻找光的路上。

四姑娘山的骑行比赛,也是人生中的小经历之一。回头来看,我人生中有过三段长距离的“壮游”,给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改变很大。 

第一段,是西政本科毕业那年暑假,在趁着研究生开学间隔的三个月里,我用大学四年攒的生活费、奖学金一共1万块钱,坐着大巴车,从云南的西双版纳出境,背包走过老挝、柬埔寨、泰国,然后飞到印度、尼泊尔,最后因为中尼边境公路塌方,不得不负重20多公斤背包和向导一起翻了一座山,回到西藏樟木口岸。

(从尼泊尔回到西藏后的公路上


整个行程,历时90多天。在炎热的老挝感受一罐冰可乐的透彻,在恒河旁体会多教派(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共生共存,在尼泊尔六七千米的雪山之间徒步穿越……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使用英语为了交流而不是考试,第一次住国际青旅,第一次见识到与我们完全不同背景、文化、肤色人们的生活状态。我的世界观开始建立。

与老挝小朋友踢球


在印度偶遇的日本朋友,当时胡子已经两个月没有刮了,像极了本地人


第二段经历,是在读研究生阶段。当时我显然明白,研究生一毕业,就要正式进入社会,不能再像本科时有个读研的“借口”。但当时,我对自己未来选择哪个城市亦或是回家乡生活工作,还很迷茫。

既然迷茫,路在脚下,想的再多,不如去做。于是趁着寒假,我依旧背包,从成都出发,坐火车到武汉,南京、杭州、上海、厦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走了一大圈。去这些城市感受城市的调性、氛围,去拜访老友,去更好更大的大学参观。

一个月下来,对原本陌生的城市越来越熟悉,也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并最终明白自己未来的方向。


在土耳其卡帕多奇亚

第三段经历,也是在研究生阶段。因为学校的交换项目,通过申请,顺利搭上飞往欧洲的航班。在欧洲的旅行当然是一方面,利用假期,利用联航+大巴+青旅+沙发客的形式,把欧洲十几个国家走了个遍。另一方面,为了让自己更加融入留学生活,我特意没有选择和同校的中国朋友租房住,而是独自一人选择留学生宿舍,成为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在冰岛雷克雅未克


可以说,在我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旅行给了我很大帮助,也让我在当时二十六、七岁的年纪,通过比较低廉的旅行方式选择,加上假期的空档而非暂停学业,独自走完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风景故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一颗强大的心脏。

当一个年轻人略显“孤独”的站在世界中央,除了背后的行囊,周围一切都是陌生的环境,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规划行程,如何面对突发情况,如何与陌生人相处,如何自处和自洽,如何适应和接受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见……可能学会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吧。

在巴厘岛图兰奔二战沉船潜水



Part 03 选择之路

第一次选择 我是否要离开法律行业?

当时研究生面临毕业,虽然学着法律专业,但一直内心里对过于稳定的体制生活有些抗拒,所以从来没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但校招期间,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准备当时“多金”的银行招录。记得最后,一共拿了中、农、工、建、交、邮储还有2、3个股份制银行的offer,选择面其实很大。特别在成都,建行和工行是出了名的“待遇”好。

如果选择进入银行,显然会有不错的待遇、体面的生活,但银行初期必然要做柜2到3年,那么做柜之后能不能转岗?会转到什么岗?还能不能继续从事法律工作?这些都是未知数。面对如此“诱惑”,深思熟虑、熟虑深思后,我还是放弃了所有银行的offer,选择了另外一家外省的大型知名集团公司。


第二次选择 我离专业化还有多远?

初入职场,小白一个,但好在脑子还算灵光,人也算机灵。公司境内、境外有很多资产和业务,所以入职头两年基本上没日没夜的加班、熬夜,也不觉着累,干的傻开心。做了很多投并购项目,酒店、地产、航空、物流园、基金业务等等。基本把国内大型集团公司的业务开拓和风控手段等,学了个七七八八。

但工作了两年后,一方面是家庭的原因,另一方面自己发现许多公司内的法务高层,都有着一段较长时间的专职律师经历。这样的经历,一方面能够帮助法总判断外聘律师的专业性,不会被律师“绑架”和架空,另一方面在处理真正专业的法律事务时也会更游刃有余。于是为了在法律专业之路上接受更好的锻炼,借着更换城市的契机,在降了很多薪后,终于走上职业律师之路。

 

第三次选择  我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律师是一个产销一体的工种,犹如十指钢琴,五指承做,五指承揽。入行头三年,我一头扎进承做,专心办案。学写法律文书,学做案例检索,学做案情分析,学与法官沟通,学向客户汇报,说白了,就是学会建立一整套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将法律法规从书本上,装进脑子里,最终变成思维习惯。但工作之余,又不时,思索、焦虑,看不清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于是,最终下定决定,谋求改变,想要成为十指弹琴的人。当看到“中联”周围的一大群人以及先行者,经历过自己曾有的迷茫和痛苦,又分享着彼此的经验和喜悦,也愈发明白同行的力量。最终有幸成为这样群体中的一份子,成为专业法律市场中的一朵完整浪花。



Part 04 上升之路

在我的理解里,学业、工作、人生阶段,都是一个爬坡的过程。虽然每个人都想前途光芒万丈、一路坦途,但现实显然不会这样。

每一次考试,每一次选拔,每一份工作经历,每一次转瞬即逝的机会,甚至每一个生命中的对手和不怀好意的人,都是我们上升之路的阶梯。爬坡的过程是痛苦的,是枯燥无味的,但如果不用力往下踩着踏板,车轮不仅不会向上,反而还会滚下山崖。

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只有紧紧扒住把手,才不会被甩掉,虽然过程痛苦,但列车行驶足够远的距离以后,我们才会突然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走了很远,已经变优秀了很多。

文章的最后,我又想到莫言老师的一段话,这段话,在我遇到的每个爬坡过程和艰难时刻,都给予我很大鼓励。

“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莫言老师这样说到:“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的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是啊,我们时常会经历一个个艰难时刻,会遇到望不到边际的大坡,正如大学校园的“绝望坡”,翻不过的才让人绝望,翻过之后就成为人生的底色。

最后,借用四姑娘山自行车公开赛完赛奖牌背后的一句话做个总结,“山在隆起,突破束缚和限制,一条上升之路,在最艰辛的日子里,带着内心的渴望,点燃自己。”


- 作者简介 -

韩思放-律师

擅长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与建设工程,证券与资本市场,争议解决

Mail:

sifang.han@sgla.com

Wechat:hansifang

往期文章回顾:

· 视角丨浅谈医疗广告合规之司法、行政执法尺度与边界问题


- END -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