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杭州市富阳区探索县域共富路径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一条天下独绝的富春江,引得文人墨客赋诗作词3000余首;一幅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让人们记住了“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的富春山水。殊不知,江边城、山中城,都是“画中之城”杭州市富阳区。
作为首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富阳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富阳的殷切期望,围绕共同富裕这一时代课题,以排头兵的姿态,自觉扛起使命担当,不断做大蛋糕、分优蛋糕,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富阳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共富画卷正在富春大地上徐徐铺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
近年来,富阳聚焦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区主战略,走出了一条重塑之路、转型之路、创新驱动之路。
——“腾笼换鸟”,换出新空间。
富春江畔,一川如画,晚晴新赏。
与富阳主城区隔江相望的富春湾新城,塔吊林立、高楼矗立,充满着勃勃生机。在这座被寄予厚望的“未来之城”,产业的更迭与城市的重塑如同奔流的富春江水一样,勇往直前、活力激荡。
这片53.3平方公里的土地曾是中国最大的白板纸制造基地,村村都有造纸企业,处处都是烟囱、常常污水横流,富春山水自此蒙尘,给富阳的生态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是要金山银山,还是要绿水青山?彼时的富阳陷入了两难。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富阳调研,为站在“十字路口”的富阳指明了方向: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转变发展方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此后的十多年间,富阳坚定“两山”理念,先后实施六轮造纸行业整治提升行动。尤其是2016年以来,富阳吹响富春湾新城建设号角,全面推进造纸产业淘汰关停,累计淘汰造纸等工业企业1263家,腾出发展空间约2万亩,为富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区域发展中赢得了先机。
“就造纸行业而言,关停的造纸厂静态产值达380亿元、动态产值达500亿元,贡献了当时全区约1/3的工业产值、1/4的税收。”回忆起这场长达十多年的转型,力度之大、阵痛之深,富阳区委书记吴玉凤至今仍颇为感慨。
——“引育俊鸟”,培育新动能。
破不易,立更难。培育产业新动能,不仅要解决“有没有”,更要解决“好不好”;不仅要追赶,更要超越。如何集聚创新要素、发展势能,在新兴产业上后发赶超,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这是摆在富阳面前的第二道难题。
唱好银湖科技城和杭州富春湾新城“双城记”,发动城西科创大走廊金南翼、滨富特别合作区“双引擎”,坚持创新和人才“双驱动”,全力构建光电通信、数字安防、智能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五条标志性产业链。这是富阳给出的方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杭州分所是富阳区政府引来的“俊鸟”之一。自2019年9月落地富阳以来,杭州光机所累计引进近20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引进孵化28个产业化项目,集中在光电激光和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成为富阳招才育才、招技育技、招商育商的重要引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副所长、杭州光机所理事长张龙介绍,杭州光机所对硬科技产业形态的培育力、对全球科技人才和成果的吸聚力,有助于为富阳嵌入“科技DNA”,协同其他要素发生化学反应,构建富阳科技创新发展的“雨林级生态”。
为什么会选择富阳?张龙谈道,富阳开放包容和善于学习的有为政府形象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走创新型道路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先行先试、打破传统观念,政策保障护航和体制机制创新很重要。”
龙头企业是串起产业链条的关键。去年11月,富阳区人民政府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签约,吉利旗下路特斯能源总部项目正式落户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将打造成为集研发、制造、建设、运维、运营等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基于富阳独特的区位优势,相信该项目将持续引入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有效助推杭州汽车产业链、价值链迈向高端。”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路特斯集团CEO冯擎峰在当天签约现场表示。
——“凤凰涅槃”,激发新活力。
创新之火呈燎原之势,成为富阳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支撑。一流的发展环境与资源集聚优势,更是让“近者悦、远者来”。
跨地区合作引育产业、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是富阳正在探索的一条共同富裕路径。富阳与滨江区建立“滨富特别合作区”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富阳有空间、滨江有项目”优势,2019年8月挂牌以来已落地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261亿元,为高质量发展引领辐射带动跨区域产业共富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生动实践,被列入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
今年1月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盛赞“富阳速度”: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西湖大学与杭州市富阳区政府共同举办了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奠基仪式。这个项目从签约到奠基,只用了66天。
事实上,西湖大学点赞的“富阳速度”并非“首例”、也非“个例”。近年来,富阳创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达产”机制,投资400亿元的富芯项目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实现首个晶圆成功下线生产,宏华数码实现15天用地摘牌开建。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最终汇成了富阳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2017年以来,引进产业项目863个、总投资超1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43.5%提高到66.7%,实现从引项目到育产业的转变。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在近日浙江省工商联公布的2022年度浙江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富阳不仅跻身“政务环境企业满意度前十强”,同时“产业智服”集成应用入选“优化营商环境20个县级优秀案例”。
加快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先行的路上,富阳有着更宏大的愿景。“通过‘再造一个产业富阳’,先做大蛋糕,再分优蛋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先行。通过产业的现代化,再带动城市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进而实现现代化先行。”吴玉凤表示。
两山夹江、江边有城、江中有岛是富阳最大的特色。江水涤荡千年,孕育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文化记忆。富春山水,是富阳最宝贵的财富。
为还富春山水本色,富阳投入14.9亿元修复富春江两岸35公里生态岸线,建设精品江景、精品绿道330公里。
“我们坚持还江于民、还景于民,以富春江为碧玉带,打造富春山居卷首段、现代都市卷中段、烟雨桐洲卷尾段,使城与乡在景致上相得益彰、在交通上融通纵横。”杭州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丁彩丽说。
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后,如何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高质量的有机更新?富阳提出“设计改变乡村”。依托地域文化特色,融合传统建筑风格,富阳打造了一批具有江南和杭州特色的古韵新居。一座座保留了文化记忆并极具审美气息的浙派民居、杭派民居,成为点缀在富阳山水间的生动诗篇——
静穆的杭灰石墙,漆黑的瓦片屋顶,民居依水而建掩映在青山之间。记者来到洞桥镇文村时,恰逢雨天。清清池水畔,烟雨朦胧间,江南古韵尽显。“文村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这里原本就有40多幢源自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民居,采用当地常见的杭灰石建造,每块石砖保留着不同的纹理。”伞下,文村书记沈樟海对记者自豪地介绍。如今,在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的改造设计下,这里的新农居保留了传统旧居的元素,现代与传统相辅相成,文村也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变成了富阳的“网红打卡地”,农旅结合,老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吸引了不少乡贤能人返乡。
不止文村,富阳还成功打造了富春宵井、银湖金竺、场口东梓关等一批杭派民居样板。除了民居,富阳也用设计盘活山水资源,联动做好生态文章、文旅文章、文化文章。大刀阔斧治污后废弃的水坝,在经过设计和修筑之后,成为湖源乡壶源溪上一道靓丽的景观——鹅卵石铺筑的坝顶,蜿蜒曲折的叠式堰坝,水流倾泻而下,远看好似龙鳞舞动,龙鳞坝因此走红,带火了周边农家乐。
美丽乡镇盘活了旅游经济,也助推了当地的农产品增销。一批村民抓住机遇闯出创业新路。在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一栋栋白色的民宿点缀在绿荫之中,朱梅娟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自己整洁美丽的院落。十年前靠民宿致富后,她带领村里姐妹一起发展民宿并成立了“公望女管家”。在湖源乡,“金萧土特产”店主姚水琴刚刚给外省顾客制作好整整一盆稻草灰汤粽。借助文旅热度和网络直播,她带领乡亲们一起生产经营当地传统手工美食等土特产,成了当地致富带头人。
随着湖源乡旅游业的发展,老家在窈口村的姚水琴看到了商机,她回到家乡开起了一家土特产店,带动村民致富。图为姚水琴展示当地特产——灰汤粽。
在富阳,这样的共富带头人还有很多。各乡镇因地制宜,在政府扶持下将农产品转化为农商品、发展为农产业,美丽乡村变为致富增收的幸福乡村。“我们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富阳区发展改革局党委书记、局长金占辉向记者介绍,“我们打造山房联盟、山货联盟、乐水联盟等共富联盟,创建田园工坊、非遗工坊、巾帼工坊等共富工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17年以来,带动农户共8万余户,实现乡村特色产业产值共计89.7亿元。”数据显示,新时代10年,富阳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88缩小至1.61。
建跨江的桥已然不易,通心中的桥或许更难。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使富阳城乡居民实现精神富有、内外兼修,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要义。
走进富阳富春第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垄绿油油的麦田。各类植物在校园中被精心培育,兔子、小羊、小猪在这里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各种劳动形态都能在校内体验。“新劳动教育”是富阳在全国首创的一项实践探索,七小是新劳动教育理念的萌发地。十几年前,面对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现象,七小校长章振乐提出了“新劳动教育”理念,在学校开设“开心农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学校劳动教育的“围墙”被破除,劳动体验课从学校拓展到乡村的广阔天地,并在全区推广。“当前,新劳动教育正在为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孩子们在课堂之外,去田野里插秧、去非遗作坊里抄纸、去农户家生火做饭,助力农户经济和非遗产业的振兴。同时,农户担任‘劳动导师’,也从中收获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章振乐对记者说。
“共同富裕鼓励勤劳致富,新劳动教育,亦旨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吴玉凤对记者表示,“我们在全区打造了51个劳动基地,组织全区4.4万名3~8年级中小学生到‘新劳动教育’基地实践体验,区财政补贴880万元资金保障。这些劳动教育资金,既转移支付给了农户,也发挥了放大效应鼓励他们劳动创收不‘躺平’。富阳正努力探索一条美好教育、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联动发展的新路径。”
除了“新劳动教育”课,富阳还通过开展“我在富春山乡有个家”等活动,打通城市乡村间的“任意门”。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所带来的城乡融合,是经济的融合,更是文化的融合、人的融合。关于城乡关系,马克思曾指出:“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哲人的远见卓识在富阳得到了生动印证。在这里,乡村真正成为了人人向往的地方。乡贤捐款成立东洲乡情教育基金,八方才俊“两进两回”……人们回到魂牵梦绕的乡村,也为乡村续写着新的佳话。
4月5日的清晨,富阳区妇幼保健院,新手妈妈许燕儿正在一楼大厅办理出生证。“填完表后,很快就陆续收到医保、卫健、公安等部门的短信,告知我各类证件已办结,太方便了。”一旁的富阳区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钟秦文向记者介绍,这是医院“出生一件事”的办理窗口。“之前办理出生相关的手续至少要跑5个部门、提交14份材料,现在只需要在医院一地提交1份材料,就能办理出生证领取、户口申报、医保参保、预防接种证等十大事项。”
浙江省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一座有着改革基因的城市,富阳始终走在前列。富阳区审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钟宏强向记者介绍,为了方便老百姓办事,破解“办证难”“审批慢”等难题,富阳聚焦“一件事”思维,推出“三个一件事”集成改革。
一个人一生最多要办多少个证件?有统计显示为400多个。富阳在全国首创“人生一件事”,让富阳百姓办证“磨破嘴、跑断腿”成为历史。这一改革将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合理划分为出生、上学、就业等9个阶段,其中涉及的242项联办事项均可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理。富阳区社保中心参保登记科副科长张寒芳举例说,以前很多老人在办理退休时由于不熟悉流程、跑不完手续导致无法享受全套养老服务,“退休一件事”集成改革实施后,全部流程在源头端口办理,问题彻底解决了。
“企业一件事”,聚焦企业准入准营的难题。富阳自主创新经营性开业“一件事”,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一窗、一表、一站”集成优化模式。正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业务的富阳新政印务有限公司金原对此感触颇深。“以前要跑税务部门开发票、公安部门备案等,需要长时间等待,现在拿到资料后不到30分钟就能把全流程走完,实在太方便了。”
“项目一件事”,解决项目从申报到落地时间成本高的问题。“我们全面压缩审批流程,实现投资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市场监管许可科副科长金珍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富阳新供地工业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建设平均时长为68天。
服务速度的背后,是更大的政策力度支撑。钟宏强说,近年来,富阳区审管办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魄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三张清单”管理——晾晒“权力清单”、明确“责任清单”、规范“负面清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倒逼原本“九龙治水、各管一段”专业部门协同合作、靠前作为。
政策力度的加大,带来更多的民生温度,实实在在延伸至每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进一门’‘跑一窗’到网上办理‘零跑腿’,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离不开思想的解放、数据的支撑与部门的协同。”钟宏强说。“一件事”服务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富阳区聚焦“一件事”思维,推出“三个一件事”集成改革,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图为富阳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
一子棋落,全盘皆活。抓住要点、相互促进、步步推进,富阳的共富改革,一步步走到民生深处。“我们坚持‘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按照清单化、线路图、任务书方式,紧紧盯住牵一发动全身的载体,逐项梳理,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推动共富目标闭环管理、落到实处。”吴玉凤说。
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以人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作为浙江省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领域首批试点,近年来富阳坚持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大幅倾斜,着力破解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急难愁盼”问题,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在数字大省浙江,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的基础已具备。从问题端、需求端出发倒推工作路径,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在数字化赋能下,富阳用小切口逐步打开了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新天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少做一次“检”。
就医时重复检查、重复拍片一直是令老百姓头疼的问题,不仅增加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也浪费了医疗资源。2021年5月起,富阳聚焦群众就医重复检查顽症,瞄准数字医改主攻方向,揭榜医改命题,在全国率先推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改革。
“通过‘互认标准、数字应用、制度保障’三大体系建设,我们打通医改难点、就医痛点,破解‘以检养医’问题,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省钱、省事。”富阳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孙丽春向记者介绍,“比如,我们通过制定质控管理、绩效考核、医保激励等举措,从源头上打消了医院、医生‘不敢认、不愿认’的顾虑。”
2021年5月起,富阳区聚焦群众就医重复检查顽症,瞄准数字医改主攻方向,揭榜医改命题,在全国率先推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改革。
打开一扇“门”。
“之前很多小区不让我们骑手进,碰到雨雪高温天气,拎着重物真的吃不消。”富阳饿了么众包配送队长李传良说。“小区送单难”的问题,也受到了富阳区市场监管局共富专班负责人余昀的关注:外卖骑手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就业人数众多的新就业群体。这一新就业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新富阳人”,如何破解阻碍外卖业发展的堵点、解决影响骑手勤劳致富的痛点,让他们在富阳获得更多认同感?
问题所指,改革所向。在余昀及多方共同努力下,2022年8月,富阳全国首创的“骑手工作证”在11个小区展开试点,为骑手打开小区大门。这张数字工作证兼具“身份证、规范证、保障证”三大功能,解决了骑手来源身份确认、文明规范从业、劳动权益保障三大难题,也为骑手群体融入党建统领村社智治体系夯实基础。如今,李传良等外卖小哥送外卖时,只要拿出手机轻轻扫码出示,就能顺利进入居民小区。
“外卖骑手也是共同富裕‘扩中提低’的主要对象。”富阳区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晖说,从“骑手工作证”到“富春小哥码”,再到骑手流动服务驿站,富阳的这些创新性改革,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携手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富阳模式”。
富阳区设立“富春小哥”综合服务驿站,由平台外卖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打造温馨舒适、管用实用的小哥能量补给站、学习充电站、暖心服务站和凝心聚力站。
守护一个“家”。
家在富春街道的97岁空巢老人邬某,去年多次被系统监测到跌倒、SOS一键呼救和语音呼救,通过预警多次紧急送医,保障了老人生命安全。针对“空巢老人”居家遇险监测难、发现迟、救援慢等服务堵点,富阳2020年研发上线“空巢老人安全守护系统”,目前已成功监测并预警788起安全事件。
保护老人隐私、没有监控画面、不改变老人生活的前提下,如何做到精准守护?富阳区民政局党委委员杨立宏说,系统通过6大感应设备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做到精准监护、秒速预警,并通过制度重塑、平台协同实现跨部门系统的联动救援。
守牢一条“线”。
大源镇大同村的朱爸爸家里,女儿正在屋内休息。朱爸爸说,7年前,女儿被查出患有先天免疫缺陷症,2年前做干细胞移植产生了大额医疗费用,一下把打零工为生的家庭拉入贫困线。“关键时刻,是党和政府出手拉了我们一把。”朱爸、朱妈感激地说。富阳通过部门协同,对医保范围内病人承担的10.6万元费用救助50%即5.3万元,其他民政等部门救助3.56万元,防止了朱家因病返贫。
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杭州市医疗保障局富阳分局副局长方留军介绍,为守牢防止因病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富阳推出“富裕阳光暖心无忧”医保防贫共富实施方案,建立医疗救助对象主动发展和精准识别机制,实现对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精准救助、精细服务”的全流程管理。力求到2023年底,全面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社会问题。
构建一个“圈”。
4月4日一早,黄公望村陆大婶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作定期检查,在门口的智慧门诊机器上熟练操作。“这里离我家只有不到十分钟的步行距离,来看病、定期检查特别方便。”大婶笑着对记者说。
黄公望村陆大婶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作定期检查。
针对老百姓就近入托难、上学难、养老难、看病难,饱受“路漫漫”烦恼的痛点,富阳推出“15分钟公共服务圈”实践探索,打造老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圈”。“我们结合常住人口基础库、公共服务资源库和15分钟公共服务地图、社会需求图,依托数字化空间治理技术,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在村社‘15分钟慢行’范围内不断趋于均衡、可及、优质,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和能力高效复合的空间布局。”富阳区发展改革局党委委员赵晓英介绍。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在吴玉凤看来,富阳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改革是富阳发展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群众‘急难愁盼’的高频需求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弱有众扶、劳有厚得‘七张金名片’。”吴玉凤表示,“下一步,富阳将把高水平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和高质量走好新时代共同富裕路结合起来,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富图景。”(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见习记者 甄敬怡 记者田新元 王健生/文,苗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