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建好用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新征程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战略遵循,对提升人民生活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大局意识,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要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谋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规划》突出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阐明规划期内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整合黄河沿线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打造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二、坚持文化引领和系统观念,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总体空间布局
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数千年来蕴藏着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据相关数据统计,黄河流域9省(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约9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300多处。但黄河沿线文化遗产相对分散独立,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方面跨地区、多部门参与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仍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这样导致黄河文化的统一阐释难、系统保护难、综合利用难,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和集聚效应,迫切需要一张将黄河沿线文化系统性整合的蓝图。
《规划》以黄河文化资源和特色地域文化为依托,以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为支撑,点线面相结合,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一廊引领、七区联动、八带支撑”总体空间布局,从整体上研究阐释、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及其价值内涵。
三、强调保护优先和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政策分类建设重点功能区
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丰富,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高地,平衡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成为重要命题。要注意到沿黄地区尚存在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紧迫感认识不足,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不够,与城市城镇等的建设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在开发方面,沿黄地区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尚显不足,黄河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与它的历史地位、文化影响、社会价值不相称,黄河文化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分量不足。
《规划》强调保护优先,提出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推动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规划》还强调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实行差别化政策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共建共赢。《规划》提出根据黄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分类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4类重点功能区。
四、以重点项目和业态创新为抓手,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切实落地
黄河流域区位条件优越,上游位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心区,全面参与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中游是国家陆路交通动脉交汇区和重要航空交通枢纽区,下游地区直面渤海,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域内分布有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重要城市群。沿黄地区优良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当前沿黄地区主要依托自然文化资源谋划项目,类型单一,内涵挖掘不足,体验性、互动性、科技感不够,低层次、同质化开发现象仍然存在,黄河文旅融合停留在口号上、理念上多,体现在项目上、产业上少,亟需抓住新兴业态发展的契机,打破原有发展思维和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
《规划》立足重点项目和业态创新,提出加强一体谋划、统筹设计,突出主题、有序推进,全面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实施,从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黄河文化研究发掘、提升环境配套服务设施、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强数字黄河智慧展现等5个方面,开展全面调查认定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增强文化遗产传承活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体系、建设文旅产业集聚区、集成建设黄河文化官方网站、加强数据信息共享交换等重点任务项目。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的精神引领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神聚气。
此外,《规划》还提出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新格局,提出了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营模式、健全交流机制三项举措。在规划实施保障方面分别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善政策配套体系、突出抓好督导考核等方面,明确有关工作要求,着力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赵玉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