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建设融合全球资源的消费新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新空间、塑造具有全球美誉度的消费新场景、培育引领全球潮流的消费新模式、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消费新格局、营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新环境、保障措施等8个方面内容共22条目标和举措。在总体要求上,《意见》指出,支持成都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在全球消费市场的集聚带动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加快建设蕴含天府文化特色、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有力支撑。《意见》还提出目标,到2027年,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基本完善。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入境游客年接待量达到420万人次;消费繁荣度显著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位居国家中心城市前列等具体目标。尤其在“塑造具有全球美誉度的消费新场景”方面中,《意见》重点指出,要拓展文体旅融合新场景。包括:创新发展“音乐+旅游”“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支持创建更多5A级、4A级旅游景区,大力开发高端特色旅游商品。支持成都高质量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汤尤杯羽毛球赛、世界运动会等国际赛事活动,打造“三大球”赛事和青少年赛事品牌体系,引进培育电竞职业赛事,提升成都马拉松等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争取国家竞训基地落户成都。赛事经济、“体育+”新场景助力
去年成都体育消费达582亿
去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成功迈上千亿台阶,成为成都又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全市体育消费规模达582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2700元。可以看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以来,成都通过赛事经济、“体育+”新场景打造以及青少年体育培训,带来的体育消费提升是巨大的。以成都举办大运会、中超联赛为例,带火了多个大运场馆。通过大运场馆惠民开放,东安湖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城北体育馆、猛追湾游泳场、省体育馆等新建、改扩建的大运场馆,每天健身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去年12月,自中超联赛成都主场移师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后,上座率更是不断攀升,场均“3.9万+”,截至目前,凤凰山已与北京新工体并肩成为全国最火爆的中超主场。已走过14个年头的成都车迷节,更是着力“体育+”融合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提质升级,打造文旅体商农融合消费新场景的典范。参赛者在骑行比赛之余,还能品地道美食、赏特色美景、购精美好物,把当地土特产带回家。此外,新都三河村兴起“农业+足球+音乐”周末度假模式,成都AG电竞主场助燃粉丝经济,全国青少年花滑考级带火成都酒店、旅游等,都是体育拉动消费的鲜活案例。今年,成都还将深化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助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除了大运会,今年成都还有ATP250成都公开赛、世界体育舞蹈节、铁人三项世界杯、国际网联世界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国际篮联3对3世界巡回大师赛、国际汽联F4方程式中国锦标赛、成都马拉松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以及国际体育公园城、彭州城市运动综合体等一批大型体育综合体正在建设。
从长远来看,成都体育发展蕴藏的消费红利,还有巨大潜力可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