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区,成都在政策上对低空领域的适度放开,也让企业对产品落地有了更强信心。
就在去年7月,沃飞长空和亚太地区最大的公务机企业华龙航空签订了100架订单,共同推进eVTOL在公务航空应用场景方面的市场应用,在eVTOL完成适航审定后,有望在成都率先落地eVTOL公务航空出行;今年4月,沃飞长空与国内通用航空标杆企业中信海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低空出行、空中旅游、应急救援等业务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推动eVTOL商业化进程;今年5月,成都高新区与吉利控股集团、吉利科技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吉利(四川)创新中心暨工业软件全国总部落户成都高新区。

▲公务航空接驳场景展示
沃飞长空的“成长记”,也反映着成都在政策、人才、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正逐渐转化为低空经济腾飞的动力。
在费岚看来,成都发展飞行汽车产业,既有技术基础,也有丰富的供应链资源,这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除了支持政策,成都诸多高校院所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同时,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也为企业研发提供了强大动力,相关产业链条的逐步完善,也为后续商业化落地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都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成都发展低空经济的产业决心。”
从产业链来看,eVTOL作为未来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整个产业链还处于早期阶段。产业核心为eVTOL主机厂,上游子系统供应商为主机厂供应不同的专业模块组件(包括电池、动力、飞控、通讯、导航系统等),下游运营商负责eVTOL商业化运营,基础建设、航空公司等也是必要的合作方。“沃飞长空作为‘链主’企业,也将不断联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加强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积极探索eVTOL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模式,推动市场的快速扩张。”
未来,沃飞长空的产品会在国内首先落地,同时海外尤其是中东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也将会是率先应用的首批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