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依托“一支队伍管执法”体制优势,全面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实行监管流程再造,全力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综合监管改革以来,经开区完成1841家企业分类分级评价,对实施常规监管的信用A级企业检查量同比下降75%,企业监管体验和效率大幅提升。
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系统截图
一、构建“风险+信用”监管体系,差异化引导企业合法经营
健全区域监管对象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类分级监管。一是以风险确定分类基础,生成企业初始评价结果。综合考虑监管对象、行业、规模、风险源等监管特性,将涉及重大生产、运行安全的监管对象划分为Ⅰ类企业(例如工业生产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其他对象划分为Ⅱ类企业(例如商务零售企业)实施常规监管,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ABCD四级评价。二是以企业信用为变量,调整形成最终评价结果。将企业主观管理意愿和风险管理水平等“经营信用”情况作为企业评级调节指标,打通高风险监管对象晋级“通道”,提升企业规范经营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三是以评价结果为标尺,打造“奖优罚劣”监管氛围。根据监管对象评价标准,核定企业年度现场检查频次总量,对评价高的企业降低现场检查频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评价低的企业强化执法整治,切实让企业感受到评价结果的差异化效果,引导企业合法规范经营。
二、打造“综合查一次”检查机制,统筹提升执法监管效果
建立跨部门检查统筹机制,对区内28个监管执法部门的涉企检查实行统一调度。一是检查行为计划化。坚持“无计划不检查”原则,各监管部门按照“年计划、月安排、周执行”的模式形成计划并具体实施。二是检查次数集约化。建立检查重合企业“综合查一次”统筹协调机制,按照“时间相近、企业相同、综合查一次”的原则实现各部门检查整合,避免交叉、重复、多头检查。三是检查标准统一化。明确综合监管牵头部门,对涉企检查中出现的标准不一、规定打架的情况进行协调,统一检查标准、清晰监管要求。四是检查过程规范化。建立“查前提前公示,查中主动扫码,查后跟踪问效”检查流程规范,各监管部门在查前制定计划并抄告企业,在查中,检查人员及时扫码记录检查情况,依法合规检查,在查后,建立检查统筹跟踪问效机制,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技术手段在企业端记录检查时间、部门及内容,以政企信息共享实现双向监督,提升监管社会效果。
三、推行非现场“无感”监管手段,技术应用实现闭环监管
非现场监管平台截图
加大大数据、大模型AI、物联感知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应用,聚焦生产、城市运行、生物、食品等重点安全领域,实施重点突破。目前已在危化品使用等关键环节落地,实现了卫生监督、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多源数据共享,即时比对和AI筛查,相较原来的“人工巡查”模式,访企次数大幅降低,问题发现率由10%提升到80%,初步形成了“监管数据多源汇聚、问题线索智能筛查,违法行为及时处置”的闭环监管模式。
非现场监管执法实例
目前,经开区分类分级监管环境初步构建,通过管理投入的“加量”获得执法监管的“减负”,实现了企业经营和政府管理的“双赢”。同时,入企检查次数整体下降,特别是非现场监管手段的推广应用,真正为企业营造了“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