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详情
亲历杭州亚运:官方徽章一Pin难求 体育展示黑科技炫目
2023-10-21 19:01:46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刚落幕的杭州亚运会,录得赛事收入新纪录。市场开发、门票、周边产品等收入板块均表现强劲。继亚运开幕前第133期节目展望亚运盛事氛围后,10月13日,第134期节目复盘杭州亚运会对中国体育市场的启示。参与的三位“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关键之道CEO张庆,体育大生意大湾区总监谭力文。他们分别
以媒体、赞助
商服务机构代表和特约工作人员的身份,去到了杭州亚运会的前方。
本文为本期节目精华内容摘录。
活跃的亚运消费
张闻:
杭州亚运会已经圆满落幕。赛前,《共同体》节目前瞻过本次亚运会在商业开发方面的突出表现,现在大赛结束,我们再来复盘赛事的整体收益。先从一个小切口开始聊,两位在亚运期间有哪些直接或间接的亚运相关消费?
张庆:
关键之道是一家体育营销公司,在我们服务客户的内容中,就包括帮客户购买比赛门票。另外我们也有到杭州前方出差。整个团队吃住行的差旅成本,都可以说是亚运相关消费。
张闻:
力文,我跟您还在媒体中心碰面了。您买东西了吗?
谭力文:
我在前方以工作为主,没什么大件消费。小消费倒是不少,跟赛事最密切相关的应该是购买纪念品,以徽章为主。徽章的英文叫“Pin”,
是
奥林匹克文化的一部
分,
起到身份识别、纪念收藏两大作用。大家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徽章,以
Pin
换
Pin
,在交换中相识,“Pin”出友谊,“Pin”向未来。
这次亚运会的Pin很受大家热捧。我是9月21日到的杭州,当时逛特许商品商店的时候,还能看到不少限量版或特别版的徽章,但开赛之后亚运气氛上来了,再去店里很多热门款就已经断货了。我自己大概花了几百元买徽章。
特许商店顾客如鲫
张闻:
我在大型赛事期间比较喜欢买的是邮品。我买了杭州亚运会纪念邮票、首日封、开幕式纪念封,还有中秋节主题邮票、各个项目主题的邮票、中国三次办亚运时的吉祥物邮票,所以我的邮品消费也不算少。
邮票是亚运衍生品的一类,而一般来说体育赛事有四大收入板块,分别是衍生品、门票、赞助和转播权。据更新至10月4日的数据,本次亚运市场开发收入达53.16亿元,门票卖出305万张、票房6.1亿元,周边产品销售额7.6亿元。今年亚运收入突破往届纪录,未来亚运的商业价值还能进一步突破吗?
张庆:
如果未来中国有第四座城市举办亚运会的话,我相信亚运收入会在本届赛事的基础上再有突破。今年杭州亚运会取得历史性收入佳绩,约八成收入来自赞助板块。赞助商多达176家,也是一个空前的数字。假以时日,以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及国民收入增长的前景来看,未来再有第四座中国城市承办亚运,赛事收入还会再创新高。
亚运进入“短视频时代”
张闻:
四大板块中,媒体版权收入暂时没有公布。不过我和力文都在新闻中心看到很热闹的场景。本次亚运会,我碰到了过去在不同大赛里面认识、目前仍在行业里的几乎所有体育记者。这么强大的报道规模,相信杭州亚运会的媒体价值会非常可观。力文,您观察到本届亚运会媒体传播的哪些新特点?
谭力文:
我个人有三点体会。第一,短视频内容的生产比例非常高。采访环节或者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很多媒体朋友第一时间的工作不是写稿,而是在手机上剪视频,然后发布到各大平台。另外以前采访的时候媒体朋友主要是拿录音笔或者手机录音,现在都是一边手机拍摄一边采访。可以看到媒体传播形式变化之后,内容传播的主力媒介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转播技术的更新。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子弹时间”,通过三十多台4K摄像机组成环形阵列,实时输出某个比赛瞬间的环绕立体影像。“子弹时间”在过去的大赛中使用频率不高,但是在这次亚运转播中经常出现。可以看到技术成熟了,然后它又能帮助观众获得更好的现场感,所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形成转播效果的升级。
第三,杭州亚运会在内容制作方面创造新的历史,亚运的ENG内容制作团队首次完全由中国国内主播机构自主组建。过去这个团队由中外专业人士合作,而杭州亚运会的团队全部来自国内,共有196人。这是一次中国体育转播或内容制作的里程碑式事件。
张闻:
力文提到短视频,我想进一步探讨一下。大型赛事的转播权是一种对外出售的产品。当中包括运动员比赛后进入采访区时,首先会经过的是持权转播方的采访位,持权方付款获得第一时间采访并转播采访过程的权益。接下来才到非转播采访位、文字媒体采访位。所以现在短视频流行后,文字采访区的媒体实际都使用了拍摄工具,理论上来说相关的视频图片并未获赛会授权。那么这背后可能存在的侵权争议是否需要重视?未来大型赛事是不是要把媒体权益进行新的细化?
杭州亚运会混采区
张庆:
我觉得要从两方面来看。从版权方角度来说,这种细分应该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例如长短视频的权益会被区分。这样媒体版权的游戏规则可以维持下去,实现了赛事的知识产权保护。而从普通观众角度来说,像亚运会这种大型多日赛事有海量观众,每名观众都有手机、社交网络平台又那么发达,他们发布赛事相关内容的行为,是不太可能禁止的。而且观众的内容传播是一种很好的赛事宣传,这更促使版权方研究怎样在加强传播和版权保护之间做好平衡。
所以我觉得未来实际上版权方要做两个方向的探索,既要考虑版权保护,又要考虑怎样利用参与者的力量、利用老百姓的力量。无论对于亚运会等大型赛事还是各种民间赛事,赛会都会日益需要做这方面的研究。例如之前我去了一趟贵州,贵州的一系列村系体育赛事就是靠观众发酵走红的,对于业界来说是一种利用观众生产内容的很好的启示。
大赛塑造体育产业的新面貌
张闻:
短视频是近年的新风潮,业界仍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应对。而杭州亚运会有一些赛事管理方面的手法颇受称道。例如赞助商服务方面,听说获得比较正面的评价。
张庆:
赞助商的确对本届赛事的满意度比较高。亚运会和奥运会不同,并没有主张“干净赛场”,所以赛场有广告露出,也允许商业活动。整个杭州亚组委,以及杭州和其他协办城市,都为赞助商曝光提供了不错的支持。
比较典型的一种活动是线下开店。包括我们的客户在内,不少赞助商在杭州开设了亚运主题店。这既是赞助商权益的一部分,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这些商店对城市GDP拉动、经济发展都带来直接帮助。除了赛事官方赞助商,一些国家队赞助商也会运用其获得的权益,开设主题店、概念店。可以看到本次亚运各类商业活动都得到方方面面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包括组委会层面上和政府层面上。
亚运赛场比较重视赞助商标志的曝光
张闻:
杭州是一座有重商传统的城市,很自然地也会比较尊重赞助商。那么亚运又为未来的杭州留下什么呢?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大赛遗产”问题。两位认为哪些亚运基础设施建设或者人才培养,能为杭州未来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张庆:
首先我觉得最大的遗产是体育展示团队的冒起。杭州亚运会中,体育展示团队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在运动赛场上展现出体育价值的多元化。从台前的网红主播到幕后的导演团队,他们为赛场提供了竞技以外的丰富临场感和体验感。尤其是团队中有大量90后乃至00后年轻人,他们积累了经验、展示了热情,未来在其他职业赛事、国际赛事、群众赛事上都能派上用场。相信这都能推动杭州体育产业、体育事业踏上新台阶。
另一项遗产是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杭州获得了这样一个机会,让志愿者乃至普通市民去学习接待外地的客人。甚至不少市民专门练习了英语。这种大赛对城市文化、城市上进心的潜移默化影响会长期发挥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协办城市喜获亚运效应
张闻:
我个人也对大赛的激励作用深有体会。例如我是“08奥运一代”,我的体育行业履历也相当于是从第一次参与大赛、从志愿者做起,后来又成为实习生、再到现在成为记者。我最早在大赛认识的朋友们也有类似的成长,最终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有人像我一样从事媒体,有的从事赛事服务。
又例如体育展示团队,我的惊艳感来自各个场馆不同的风格特色。有的DJ选曲很有想法,有的灯光效果很棒,有的采用了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例如我看击剑比赛,如果直接看向场地,就只是两个人击剑,但如果通过手机屏幕再去看,选手就好像在浩瀚星河中交手。本届赛事确实从很多方面看到了体育展示团队的专业水准,也令人期待以后杭州体育赛事的体验。
另外今年除了杭州还有五座协办城市,总体来说亚运遗产其实是覆盖整个浙江地区的。对于部分地区来说,可能还直接涉及到基建的改善。力文,您对这方面有什么体会?
谭力文:
以绍兴为例,这是本次亚运会最大的协办城市,承办了五个项目,其中一个棒垒球。为了举办棒垒球赛事,绍兴建立一座棒垒球场,是目前国内最大最高标准的棒垒球场。球场周边还贴了“越垒越棒”的标语。可见,杭州亚运会给绍兴创造了一个发展特色体育项目的机会。绍兴喊出了“打造中国棒垒球之城”的口号,现已开始依托亚运场馆,在当地学校推广棒垒球。另外当地设置了国家队训练基地,在专业层面上进一步发展棒垒球。
棒垒球上座率不俗
张闻:
我想到了绍兴另一个案例。一家废弃的石料厂被改成攀岩中心。我身边不少喜欢攀岩的朋友已经跃跃欲试,想到这座新场馆打卡了。可见借着亚运的东风,这些新兴运动能吸引到相关的人群,为城市未来的“体育+旅游”发展提供很好的助力。整体来说,本届杭州亚运会的大赛遗产,既包括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体育娱乐、体育科技的结合成果,还有大型赛事与城市旅游发展的融合,以及影响一代人的教育属性。期待这些成果为中国体育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带来更多借鉴。感谢两位参与本期节目,我们下周再见。
注:
本文所用图片来自亚运特派作者谭力文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高原C计划
丨
CBA发布会
奥尼尔艾弗森
丨
电竞上海大师赛
移动电竞
丨
体育营销TOP10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
尹顺金大马冲刺被车挡,马拉松用车急需专职“协调员”
放眼2025粤港澳全运会!2023体育经纪人培训班(广州站)火热招生
最新公告
CSIC早间新闻05.26(第633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5
CSIC早间新闻05.23(第632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1
5.21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31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0
CSIC早间新闻05.19(第630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CSIC早间新闻05.16(第629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5.14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28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3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