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200亿级园区5个、新落户高能级首店160家!成都出台多个行动方案→
为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开展“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全面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成都这些市级部门出台了行动方案他们都提出了哪些目标?有哪些重点任务?一起来看成都市文广旅局到2029年,建成200亿级园区5个成都市文广旅局日前正式印发了《成都市文化旅游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梳理最新出台的《行动方案》,不难发现其目标明确,聚焦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四链’深度融合、竞争能力突出、运行机制高效”的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文化旅游园区,以提升园区发展质效为目标。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文化旅游园区入驻企业达7.5万家,建成百亿级园区5个;到2027年,文化旅游园区入驻企业达8.5万家,建成200亿级园区4个、百亿级园区3个;到2029年,文化旅游园区入驻企业达9.8万家,建成200亿级园区5个、百亿级园区4个,园区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行动方案》部署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重塑文旅经济地理。紧扣城市发展规划,构建“1+1+2”文化旅游园区发展格局,打造集文化创意、音乐艺术等为一体的现代文创产业集群1个,集文旅文博、休闲度假、文旅消费等为一体的都市文旅休闲产业集群1个,以及集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体育休闲等为一体的龙泉山运动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和龙门山生态康养度假产业集群。梯次培优市场主体。聚焦数字文创、传媒影视、文化旅游、康养度假等主攻方向,建立园区重点企业培育库,做强“镇园之宝”,引导企业冲刺各类500强、全国文化企业30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国旅游集团20强、中国酒店集团规模50强等;培育“有根企业”集群,引导企业上榜“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力争每年上规(上限)企业50家以上,到2029年基本实现“企业满园”。招大做强主导产业。引进建设高能级文旅创新平台、视听技术研发应用平台等,前瞻布局一批前沿文旅、视听产业。围绕文创、旅游产业链薄弱环节、缺失环节,瞄准各类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大招商、招大商”。提速建设重大项目。建立园区“四个一批”(加快前期、落地开工、加快建设、竣工投运)重大项目库,完善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抓住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加快建成投运一批高能级、特色化、引领性项目,力争每年新开工、新竣工重大文旅项目12个以上、完成重大文旅项目投资超过50亿元。提质打造特色品牌(场景)。推动文创园区瞄准传媒影视、网络视听、时尚消费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具有显示度、差异性的园区品牌,有效形成产业集聚。推动旅游园区持续做强大熊猫、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级IP,围绕龙泉山、龙门山旅游产业带,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新热点,打造川派餐饮、医疗美容、数字影音等一批具有四川底色、成都特色的产品、场景和品牌,力争到2029年,新增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主题酒店、金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等高品质特色品牌(场景)30个以上,基本建成主题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广泛、产业能级高端的文旅产业集群,实现“特色立园”。举办“高能级”重大活动。积极引进一批国际性展览、赛事、演艺活动、电影电视节等,大力培育具有成都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重大品牌活动,常态化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电竞娱乐、民俗活动、体育赛事、影视节会等大型活动,持续打造“跟着赛事来旅行”“跟着演唱会来旅行”“跟着影视来旅行”品牌,力争每年举办高能级或国际性品牌活动20场以上。提升国际化水平。优化园区入境旅游便利度,建设国际化导览系统、提升小语种导游供给、开设多种渠道支付功能,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园区招引境外知名文化、旅游企业和知名品牌入驻。提高园区服务效率。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定期举办产业对接活动,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落实“蓉漂”“产业建圈强链”等人才政策,支持园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合作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组织园区企业参加金熊猫文化创意奖、金芙蓉音乐比赛、文旅部双万计划、金牌导游(讲解员)等奖赛活动,力争每年引培产业人才(团队)、知名工作室12位(个)以上。成都市商务局至2029年底新落户高能级首店160家以上12月12日,成都市商务局印发《成都市商务商贸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至2025年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建成3个千亿级园区,3个五百亿级园区。至2027年底,园区成为重要商务商贸产业集聚高地,新业态新品牌集聚成势,新增1个千亿级园区,6个园区营收较上年增长10%以上。至2029年底,园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主导产业行业影响力显著增强,建成4个千亿级园区(1个园区营收突破2000亿),其余2个园区营收突破800亿。据介绍,成都市商务局在全面梳理并确保所有服务业聚集区、重点商圈全体进入各级园区的基础上,单列出6个作为首批重点攻坚园区,分别为:四川天府新区的“天府中央商务区”、锦江区的“春熙路时尚活力区”、金牛区的“荷花池国际商贸产业园”、新都区的“成北(香城)新消费活力区”、简阳市的“简阳临空经济产业园”、武侯区的“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行动方案提出,将从培育主导产业、育强镇园之宝、擦亮优势品牌、提质升级场景、打造产业载体、举办高能级活动等六个重点工作入手。培育主导产业方面,将发挥成都商务商贸基础优势,重点发展批零住餐、文体娱展、商务服务等细分行业,创新发展平台经济,提质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推动园区精准定位、特色发展。预计至2025、2027、2029年底,推动全市商务商贸园区分别新落户高能级首店130、145、160家以上,分别开展首秀、首发、首展活动30、40、50场以上。育强镇园之宝方面,支持龙头企业扩大投资、新增业务板块和关联企业落地,壮大“有根企业”集群,推动更多国际供应链链主、结算中心、采购中心落地园区。至2025、2027、2029年底,全市商务商贸园区重点产业市场主体分别累计达15、17、19万家,净增规上企业数100、230、330家;分别新增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30、60、90个。在擦亮优势品牌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将通过发布中国城市医美产业发展指数(大学路11号指数)、举办世界美容抗衰老大会(AMWC)等活动,持续扩大成都“医美之都”品牌影响力。至2025、2027、2029年底,全市商务商贸园区分别培育本土品牌10、25、35个。提质升级场景方面,成都将突出公园城市特质和天府文化特色,培育一批智慧商圈、特色商业街,创建一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等。至2025、2027、2029年底,全市商务商贸园区分别创建国家级步行街、四川省“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成都新“十二月市”特色消费场景等15、26、40个。▲春熙路商圈 资料图在打造产业载体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发挥简阳临空优势,建成承接航旅客流的商业载体。围绕天府中央商务区商务贸易、时尚消费等空间布局,推出更多高品质楼宇载体。按照春熙路时尚活力区“一核两轴三片”划分,打造“春熙街巷游”5公里步行轴线,创新改造老旧载体,激活提升地下商业空间。在举办高能级活动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突出“展城融合”理念,精心筹办全国糖酒会、西博会、成都国际车展、成都家具展等高能级重大展会,积极争取科技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等重大展会落地。至2025、2027、2029年底,全市商务商贸园区分别举办商务商贸活动100、300、500场。▲“2024成都国际车展”现场 资料图成都市科技局到2029年,成都产业园区布局科创服务平台突破1000家高企突破1.2万家12月13日,据成都市科技局消息,《成都市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印发。《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9年,园区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600家,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机构超过1000家,持证技术经理人数量超过6000人。围绕提升园区创新策源力,《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组织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3项重点任务。▲四川天府新区 资料图在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方面,聚焦清洁能源、工业无人机、工业云等领域,争取布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深化高校院所合作,围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等重点产业,在园区组建市场化运行、专业化服务、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20家以上,构建“研发机构+孵化公司+转化基金”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不少于100家。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建立企业创新产品目录定期发布机制,支持政府重点工程、投资项目、国有企业依法依规采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组织园区分层分类搭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库,推动企业“升规提质”,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在组织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方面,聚焦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技术需求,以场景应用为牵引,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每年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以上,构建研发机构、科技企业、行业部门协同联动的攻关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行动方案》围绕提升园区成果转化承接力也规划了具体“路线图”,提出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7项重点任务。新闻多一点:“一园一策” 推动市级管理权限依法有序下放 《成都市产业园区“扩权赋能增活力攻坚”行动方案》印发记者从市委深改委办公室获悉,《成都市产业园区“扩权赋能增活力攻坚”行动方案》于日前正式印发。方案明确攻坚行动的工作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切实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活力。如何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四链”深度融合、竞争能力突出、运行机制高效的现代化园区?方案提出,围绕这一目标,做深做实园区管理机制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推动构建集中精简、灵活高效的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完善“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的政务服务体系,选配“懂经济、敢担当、抓产业”的干部队伍,释放综合保税区和国别合作园区功能优势,实现行政效能和市场效率有机融合、功能发挥和激励效应叠加放大,以改革赋能助推园区高效发展。方案提出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创新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推进园区运营主体市场化转型、推动市级管理权限依法有序下放、推动区(市)县为园区管理机构赋能、推动政务服务向园区延伸、锻造园区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推动国别合作园区一体发展。推荐阅读>>○干部任前公示○事关个人所得税优惠!两部门最新公告→○世界品牌500强!四川这些企业上榜→○西部唯一!成都这所学校明年投用!○成都的绿化带居然有百合花!网友:还有迷迭香……○名单公布!这些学生每人奖励6000元○冷冷冷🥶今年冬天,成都市区会下雪吗?○成都疾控最新提醒!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丨李彦琴 章玲 彭祥萍综合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成都发布编辑丨王映丹点点在看,点点赞
2024-12-13 21: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