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善天府 · 校企联动】四川师范大学专场2024届毕业生双选会报名启动
为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用人单位和高校人才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助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致公党成都市委、成都市工商业联合会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川师范大学将于
2023年11月11日 9:00 举行
2023年“致善天府·校企联动”成都市重点民营企业进校园
四川师范大学2024届毕业生双选会
欢迎商会和企业报名参加
企业报名时间2023年10月17日—11月6日 17:00
双选会时间⏰ 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9:00-11:30)招聘对象2024届毕业生行政岗丨管理岗丨设计岗技术岗丨职能岗招聘会地点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报名须知一、报名用人单位准备材料 1.招聘单位来校介绍信; 2.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单位盖章); 3.参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单位盖章);
二、报名流程
01注册登录
蓉商聘 小程序
请通过手机端注册。扫码进入蓉商聘小程序,点击“企业主页”,完善相关资料。企业信息需认真填写,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02发布职位登录“蓉商聘”小程序点击“我的”→职位管理→发布职位,提交职位需经平台审核通过,请勿发布不完整、不相符的职位信息。03报名参加招聘会通过点击“招聘会”→申请参加致善天府 · 校企联动 | 四川师范大学2024届毕业生双选会报名,后台将统一审核和筛选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请注意查收消息。
👇
三、注意事项 1.本次双选会不收取会务费。 2.每家企业进校参会招聘人员数量不超过2人。 3.双选会为每家单位提供1个展位,参会单位可自行携带1个易拉宝或X展架。 4.招聘活动需严格遵守教育部和学校相关规定,规范招聘行为。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四、用人单位进校流程 1.报名审核通过后,参会人当天可刷身份证原件进校。 2.为营造良好的招聘环境,请勿在招聘现场粘贴横幅、摆放桁架等宣传品。 3.学校有权取消或终止一切未经许可的、私自进校的招聘活动。
4.用人单位需加入“人才技术服务超市企业服务微信”,后续相关安排将通过群公布。
高校简介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遂宁校区三个校区。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学校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学院,组成公立川北大学,迁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称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我校。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交叉学科等十二个学科门类。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82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建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及省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创办有1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建有“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68项、省级项目845项,其中,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各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20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59项,学校获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06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优秀硕士论文6篇,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近三年获得奖项49 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10项)。办学77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先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章毅为代表的3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学校获批国家级项目共计305项,其中国家社科类项目165项,国家自科类项目140项;获批省部级项目共计421项,其中社科类项目277项、理工类项目14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1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8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6项。获授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登记171项,学校综合科研经费共计8亿元,保持了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对外交流广泛。学校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是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培养各类层次的境外留学生,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吉布提合作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佩德罗中学共建孔子学堂,是“中文联盟“成员;建有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下设东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韩国世宗学堂总部合办“成都世宗学堂”。学校在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合办“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合办“绘画专业本科教学项目”。
社会服务有力。学校是“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长期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教育事业发展,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四川师范大学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全国首家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基地等省级培训及研究机构。长期定点帮扶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州普格县,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专,结对帮扶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
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C5教育精准扶贫联盟;2020年,学校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总部),并先后在仪陇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苍溪县、达川区、巴中市、恩阳区、普格县、理塘县、凉山州、绵竹市、遂宁市、岳池县、南部县等地区挂牌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分院),助力精准脱贫,振兴乡村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服务治蜀兴川新战略。新时代,全体师大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把学校发展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省教育的高端智库,认真履行四川师大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能力。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和谐,朝气蓬勃,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更新时间:2023年9月)
师资力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激活人才、外引内举、注重培养”的人才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务350余人,副高级职务800余人;博士生导师50余人,硕士生导师1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4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400余人。
生源信息院系设置:史地与旅游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美术学院,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音乐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学院
2024届研究生毕业生专业及人数一览表点击查看大图
2024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及人数一览表点击查看大图
“狮”哥 “狮”姐带你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