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胡润百富榜”背后,成都“链主”企业盘活“生态圈”
近日,《2022胡润百富榜》发布,企业家们的最新“身价”排名,成为外界洞察企业发展实力的一个切口。
企业崛起,总是跟城市发展命运与共。成都作为2022胡润百富榜上榜企业家数量唯一增长城市,背后是产业“建圈强链”,不断培育优质企业。
↑俯瞰成都“链主”企业上榜
“生态链”上本地企业聚集发展良性协作“成都是今年前20名城市中唯一上榜人数增长的城市。”胡润在发布会现场宣布。
从胡润百富榜中可以看到,相比去年,居住地为成都的上榜企业家增加了2位,城市排名位列全国第十三位。居住在成都,排名前三的企业家是通威集团的刘汉元、管亚梅夫妇,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家族和郎酒集团的汪俊林。
“龙头”上榜只是冰山一角。在这背后,是成都在产业建圈强链过程中,不断培育优质企业。
以通威集团为例,在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通威太阳能电池片已经连续5年全球出货量第一,这家“超级工厂”在成都链接千亿产业。
↑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企业展厅
通威太阳能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成都光伏产业的“链主”企业。来自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光伏产业规模已近200亿元,以双流和金堂为核心承载,集聚通威太阳能等20余家重点企业。
在通威看来,企业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都在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对重点项目的保障和支持,并使企业在本地形成聚集发展的良性协作关系。
比如,金堂基地的电池片会销售给产业链下游的组件企业,这些企业对电池片进行串并联拼装后,再运用到不同的场景进行发电。就在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旁边,通威太阳能和天合光能联合投资的通合新能源有限公司已经实现量产。“通合新能源项目占地1200余亩,继去年10月28日一期项目首片硅片下线后,今年2月25日二期硅片项目也成功投产,该项目预计未来可成为金堂首个百亿产值工业项目。”
未来,通威太阳能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助力成都打造光伏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生态圈”与“朋友圈”
通联上下游、左右岸上榜“链主”的朋友圈还在扩大。
今年11月3日,成都兴城集团与新希望控股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两家成都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携手,双方分别签署了《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和《成都天府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投资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重效、共谋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农牧食品、城乡环境治理、城市综合开发、医疗健康、城市有机更新、酒店运营管理、文旅与乡村振兴、石化贸易与供应链建设、金融投资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产业整合、共赢发展。
↑成都环城生态公园
此外,双方子公司将服务城市保供战略需求,做大做强现代农业,计划年内成立生猪养殖合资公司,未来三年达到年出栏生猪340万头的规模,力争做川渝地区农牧行业的龙头企业。
“成都本土上市公司,是全市重点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为重点产业链整合上下游、贯通左右岸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科创板上市企业,有力促进了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加速产品化、产业化。”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注意到,根据“建圈强链推进动态清单”,目前成都已确立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医药健康、轨道交通、汽车产业、新型材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新消费产业、都市农业和食品、碳中和等12个成都产业生态圈,并进一步细化为集成电路等26条重点产业链。26个已然成“链”的重点产业,在“圈”里通联上下游、左右岸,活力增强,在“链”中提升产业能级、核心优势,竞争力彰显。变革产业发展方式
集聚先进资源要素今年4月,“建圈强链”首次被写入了成都市党代会报告: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如何帮助企业成长?
从培育产业生态的角度来看,成都牢牢抓住了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关键,集聚先进资源要素。
以新上榜的医联所在的医药健康产业为例,今年3月,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揭牌,这是生物医药领域全国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了由5大院士领衔、63位“国字号人才”挂帅、总计286人规模的领军人才团队,构建“航母式”创新集群。这不仅将加速实现科研成果从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走向企业“生产线”,预计还将带动精准医学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在资金利用上,成都撬动金融资源融通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本地“链主”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科创板上市数量和首发融资额均居中西部第一。
今年6月,作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成都)交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完成工商注册,在成都高新区正式设立。该子基金签约规模50亿元,主要投向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中小企业。这是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布局四川省的第一只子基金,也是西部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子基金。其重要功能,就是聚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股权融资,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此外,在人才集聚上,2022年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遴选300名产业领军人才。成都还在全国率先实施职称评价与企业人才评价开放融通试点,首批93名企业人才通过试点获评高级工程师职称。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叶燕 钟茜妮图据成都极美小分队、红星新闻成都发布编辑|语伞扫码进群↓点赞在看↓转发周知↓
2022-11-17 09: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