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店到AI,从演唱会经济到网络微短剧……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省两会进行时代表委员们聚焦经济、消费、科技、文创等多领域的热话题新趋势建言献策今日,记者获悉,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共征集大会发言稿件123篇,经大会发言组审核遴选,并报省政协领导审定,确定大会发言77篇。委员们希望通过首店经济带动消费市场的“一江春水”,也希望通过演唱会经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城市里走走看看。关注文化产业发展,让网友直呼停不下来的网络微短剧,如何化微短剧流量为产业发展增量。关注人工智能,建议聚焦AI大模型完善应用生态,建强人工智能产业链。关键词:网络微短剧建议把发展微短剧产业纳入“十五五”规划今年,“网络微短剧”首次被写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四川将加快发展演艺赛事、游戏电竞、国风国潮、网络微短剧等新业态,培育集聚演艺赛事运营主体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批特色消费创新引领集聚区。如何化微短剧的流量为产业发展的增量?省政协委员,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成都传媒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母涛对这一新业态的发展提出建议。母涛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短平快”的微短剧需要长期主义的眼光来培育。他建议,把发展微短剧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学习借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经验做法,设立四川微短剧精品创作引导资金或产业基金,并引进和培育制片、编剧、导演、剪辑等优秀微短剧人才,将符合条件的人才纳入“天府万人计划”相关政策支持范围,吸引微短剧行业高层次人才来川创业。▲1月8日,“繁星闪耀”微短剧产业发展会议上,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母涛发言 资料图 摄影 王效成都已率先抢滩,成为四川微短剧产业的焦点。本月初,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年度盛典”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和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等深度合作,从建设公共生态(产业园)、锚定细分赛道(精优势)到投资好剧(强金融),涵盖园区打造、内容孵化、拍摄制作、发行推广、产业集聚、版权保护、品牌塑造等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中国西部微短剧产业基地,以“1+3+N”模式构建微短剧产业生态,助力微短剧成为成都又一张城市名片。“在关注度就是生产力的背景下,微短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需要予以正向引导,方能打造出精品内容。”母涛表示,微短剧如今已经发展到生态形成阶段,必须要确定价值取向,重塑核心价值,才能在不丢失形态优势的同时,提升内容质量,在发展过程中矫正发展方向和夯实发展基础。▲1月8日,“繁星闪耀”微短剧产业发展会议 资料图 摄影 王效母涛建议,加快制定出台四川省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有关规定和细则,把微短剧纳入互联网内容生产传播监管体系,建设微短剧内容审核中心,引导创作者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实现价值导向与市场效应的双向奔赴。同时,引导微短剧企业加强自身约束,探索跨平台联合管理模式,高效协同处置侵权盗版行为,理顺版权授权使用机制,培育良好的版权文化氛围。其次,在产业链条上,建议以新型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一批影视基地等产业载体,聚集产业生态。以去年10月正式开园的四川网络文学产业园为例,该园区是微短剧产业生态的生产核心,目前已入驻声娱文化、禾田映画等网络文学品牌公司14家,入驻属龙语文艺创作、笔文有金等网络作家工作室4家,合作网络作家700余人。在母涛看来,可以引导本土微短剧企业参与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促进微短剧与文旅开发等实体经济相互赋能,将流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相信借力微短剧的热度能够进一步盘活文旅业态,赋能城市发展。”关键词:首店经济去年前11个月成都引进首店714家今年两会,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关注到了首店经济。利用“首”吸引“新”,实现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最优耦合。首店经济正在搅动消费市场的“一江春水”,成为消费市场全新增长极。“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涵盖首店开设、新品首秀、首次活动展示等,是一个地区商业活力、消费实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他以成都为例,2023年,成都引进首店813家,稳居全国首店第三城;2024年1至11月引进首店714家,举办各类新品首发、首展、首秀等活动1500余场,部分四川品牌还成功拓展至国际市场,展示了四川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影响力。▲春熙路商圈在火热背后也有短板,毛中根指出,当下四川的首店经济还存在业态单一、资源协同整合能力不强、行业标准有待规范等问题,“首发经济的特征在于‘第一次’,关健在于业态创新、产品升级和服务规范。只有提高原创力,才能使首发经济从‘首引’走向‘首创’,以更高品质供给激发消费潜能、引领消费潮流。”毛中根建议,下一步要营造良好发展生态,丰富首发内容供给;推动协同联动和数字化转型,扩大首发品牌辐射面和影响力;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首发经济规范化发展。关键词:演艺经济成都跻身中国音乐演艺“第三城”除了首店经济,演艺经济也正在带“新”,很多年轻人为了演唱会奔赴一座城。“近年来,全国演艺活动蓬勃发展。”省政协委员、乐山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民建乐山市委会副主委金漫表示,从数据来看,2024年四川省举办营业性演出3万余场,票房收入超18亿元,拉动综合消费超100亿元,成都跻身中国音乐演艺“第三城”。▲金融城演艺中心金漫认为,大力发展演艺经济,激活全省文旅消费,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巩固传统消费、挖掘新兴消费的迫切需要。下好演艺经纪这盘棋,既需要政府出政策、优环境,又需要文艺工作者推新作、创精品。同时还需要演艺公司多协同、促融合,构建跨区域演艺合作机制。演艺市场火爆的背后还存有隐忧,优质内容供给不多,原创品牌和本土精品较少。同时,要素保障还存在短板,演艺产业人才不足、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剧目创作、制作、运营、营销生态圈尚未成型,演艺活动的城市服务保障和应急处突能力有待提升。关键词:人工智能建强人工智能产业链人工智能也是两会中代表委员讨论的关键词。“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AI大模型在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上的突破,为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省政协常委、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吕建成表示。在吕建成看来,四川省AI产业基础扎实、算力资源发展迅速、AI人才要素富集,“但缺乏AI龙头企业,算力资源缺乏有效调度,高校人才培养、科研机构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率低。”为了更好发展AI,吕建成建议“应聚焦AI大模型,完善大模型生态,建强人工智能产业链。” ▲天府软件园作为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近来广受关注,同时也“飞入”本次四川省两会。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四川发展动能加快汇聚,正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进“15+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抢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25条产业新赛道。记者了解到,四川省人大代表们从优化基础设施、强化顶层管理设计、拓展应用场景等各方面入手,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推动四川省低空经济建设。关键词:低空经济代表们带来这些建议强化数据支持建立低空大数据平台四川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四川瀛领禾石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曾文忠认为,低空经济这一新兴经济形态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还能便捷城市群内部人员流动,提高生产活动效率,其发展潜力巨大。他建议四川省要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走好低空经济第一步,可依托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布局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同时需同步加快低空航路航线的规划与建设,构建安全、高效的航线网络。同时,曾文忠建议,要构建智能安全系统,保障低空飞行安全。具体执行上,可开发低空区域专用导航系统,强化数据支持,建立低空大数据平台,收集并分析飞行数据,提高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低空经济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在推动应用场景创新方面,曾文忠建议,应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在省内开展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创新活动。以无人机配送为例,可与电商平台合作,在四川省内开展无人机配送试点项目,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在强化政策支持方面,曾文忠建议,政府应协调制定支持低空经济的综合性政策,根据相关的发展需要提供财政、金融、人才、知识产权、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打造覆盖全域的多功能信息化服务平台此次参会,四川省人大代表、民建省委副主委、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孝谦带来了《强化低空飞行管理顶层设计构建低空飞行安全协同体系的建议》。他认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开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他在调研后发现,自贡市低空经济发展目前取得一定成效,但受空域申请流程繁杂等因素影响,要从抢跑“起飞”到实现“腾飞”新“蓝海”还需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王孝谦认为,低空经济涉及多种业态,其产业活动受到多部门监管,管理部门之间协同较少,审批繁杂且时间较长。他建议由省委军民融合办、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局按职责加强工作协调,推动低空经济空域规划、军地协同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空域使用审批报备程序。同时,王孝谦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理顺行业内部职责分工,打造覆盖全域的飞行计划联动审批、空域航线协同管理、通讯导航信息共享、飞行安全保障等多功能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低空经济国防安全、公共安全及低空飞行安全责任体系,形成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合力。积极争取全省低空经济试点项目四川省人大代表、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杰表示,资阳市享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临空优势,成功获批面积为314平方公里、真高300米的无人机测试试飞临时空域,具备低空经济发展良好基础,正积极争取全省低空经济试点项目。 资阳市下一步如何做?李杰表示,当地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空域资源高地、低空产业高地、低空技术创新高地、飞行保障高地、宜飞场景高地“五大高地”,加快建设“天空之城”。一是引产业,制定低空经济产业规划,建立低空经济企业数据库,大力引进研发制造企业、工业无人机链主企业,推动低空产业起势;二是强基础,加快完善飞行器起降场地、飞行服务管控平台、地面服务保障等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争取通用机场及起降点建设;三是拓场景,围绕应急救援、航空消费、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动形成空中“飞的”、外卖“飞送”、电力“飞检”等更多符合实际的应用场景,让低空经济蓄势起飞。推荐阅读>>○倒计时5天!来成都,抓紧办!○今年首个!强降温蓝色预警来了○成都交警最新通告!1月28日实施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丨颜雪 钟茜妮 王俊峰图据受访者成都发布资料图成都发布编辑丨文思瑶点点在看,点点赞